历史

解密:在不能穿短袖的古代人们是怎么过夏天的?

  相信很多朋友每年夏天都会想,古代的人没有空调,他们怎么度过夏天的?其实我们的祖宗们虽然没有现在这么清爽惬意,但是也能发挥最大的智慧,想方设法把清凉带到身边。今天主要从衣食住行来说一说古人如何消夏,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风土人情和物产不同,各朝各代还有区别,所以只是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说一说。

  在穿着方面,注重面料为主。我国是个讲究礼仪的国家,即使是夏天,在大庭广众之下,也不随便袒胸露背。《唐六典尚书户部》、《宋史舆服志》等都规定当时什么场合和季节穿什么样式的衣服,既然样式已定,主要就从面料做文章。中国人很早就生产出了轻、薄、透的纱类,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襌衣,重量不到一两,想来应该是极其清凉的。纱比较贵,而大部分人穿不起,这样一种更为便宜的面料“葛纱”广受欢迎,而且效果丝毫不差。它是一种植物面料,是最清透凉爽的材料。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民族。在春秋战国期间主要是饮米酒来消除暑气;两晋时期服食一种“汤饼”的热食使自己大量流汗而降温;唐宋元时期开始有了冰饮,当时出现了类似冰激凌的“酥山”、冰酪等,还出现冰镇水果;到了明清时候,除了继承前代的消暑食物以外,莲子汤、中草药、凉茶等都开始为百姓服务。

  住房是度夏的关键一环。这一点古人比我们占有一些优势,那时候的楼房没有这么多曾、住房面积也没有这么紧张、密度没有这么大。对于皇家大院或者高门大户而言,可以把房子修得高大一些,通风效果更好。春秋时期,有一种石虎铜龙的装置,将水源引至建筑物上方,通过铜质排水管流出,通过水流蒸发达到为建筑物降温效果。唐朝的“凉殿”是在房内安装机械传动设备,轮扇摇转,借风力将冷风传送到殿内。

  穷苦人家当然没法做到这些,但是可以依山傍水修建凉亭,或者在房子周边种植绿色植物。在明朝的时候出现房檐、天井、冷巷等方式,想法设法消除暑气。那个时候的房子大多以木质结构,本来也比现在砖混结构吸收热量要少。

  古人在旅途中是不能像我们这样享受空调的,他们主要采取物理隔绝的方式来降温。马车棚、船篷、伞、草帽都能让您不暴露在耀眼的日光下,无论是坐车、行船还是步行,总有一款能满足你的要求。

  充满智慧的古代人虽然在夏天比咱们艰苦,但是他们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也能把夏天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