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真相:姜维真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导读:在三国后蜀汉时期,姜维因为英勇善战,谋略齐出,得到人们的喜爱,更有很多人称他为三国第一名将。在《三国演义》中他得到诸葛亮的传授,诸葛亮死后,统领蜀汉全局,那么历史是真的吗?

  姜维,一个魏国的小将领,投降蜀国后,因为才华和羌族血脉,被诸葛亮留在了身边,此后,经历三任领导,凭借多次北伐,官居大将军,达到了降将很难达到的高度,在刘禅投降后,依然希望力挽狂澜,策反敌方主将。可,就是这样的牛人,诸葛亮却并没有将蜀国托付给他,也不是演义小说中,描绘的诸葛亮传人。

  姜维哪里人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甘谷,小姜的父亲叫姜冏(很有个性的名字),是天水郡的功曹,也就是天水郡守的郡守秘书,天水这个地方,靠近少数民族聚集区,一次,羌戎叛乱,姜囧因为掩护领导,被杀了。

  老姜的英勇事迹感动了不少人,政府不能没点表示,于是姜维很小就被授予中郎将的官职,父亲死了,姜维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此时,小姜维的偶像是儒学大师郑玄,奉行的是汉室正统那一套。公元228年,姜维26岁,跟随天水太守马遵到各地视察工作,而此时,诸葛亮声东击西,第一次北伐开始,主动进攻祁山,魏国毫无准备,沿路大小城市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或许是害怕,或许是怀疑姜维等人的人品,总之,天水太守连夜跑到了上邽县。

  此时,大军压境,姜维几个人跟着老大的影子,来到上邽,发现城门已经关了,怎么喊都没用,但是回到冀县,还是被拒之门外,稀里糊涂就被卖了的姜维,就这样成了诸葛亮的俘虏。而蜀汉大军顺利接收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后,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第一次北伐失败,临走,诸葛亮带走了一千多户人口返回汉中,同行的,就有姜维。姜维出生于天水大姓,虽然地位有点低,毕竟和天水姜氏是一家人,还有羌族血统,而羌族正是魏、蜀两国极力拉拢的外族势力,或许是这些原因,也或许是姜维年轻有为,或许是被他的学识打动,总之,诸葛亮看到姜维后,起了爱才之心,将他带在了身边。

  正是在蜀国军政一把手诸葛亮的提拔下,姜维开始了平步青云,公元229年,被封为仓曹掾,也就是后勤部长,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不久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失败,死在五丈原,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诸葛亮的接班人真的是姜维吗

  这又是被三国演义扭曲的一段历史,按照史册记载,姜维顶多算是诸葛亮的第三继承人,因为他上面还有两人:蒋琬和费祎,

  这个蒋琬,字公琰,荆州本地零陵湘乡人,因为英俊潇洒,又有文化,在当地很有名,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四郡,蒋琬也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刘备的幕府,入川后,被任命为广都县令。虽然蜀汉创始人刘备,因为蒋琬在工作时间喝酒,不怎么待见他,但是CEO诸葛亮,却很赏识小蒋,公元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后,蒋琬从地方调到中央,任尚书郎,此后历任丞相府东曹掾、参军。

  诸葛亮开始北伐后,坐镇后方,负责运输粮草和招募兵源的,就是蒋琬。任何军事行动,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甚至全军覆没,而诸葛亮在给刘禅的密信中,就点明,蒋琬为其接班人。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

  建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蒋琬即被任命为尚书令、假节、益州刺史、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公元238年,蒋琬开府治事,领大司马,大司马的官职,大家都知道,位列三公之上,除了皇帝,就他了。同年,司马懿率兵平定辽东,而蒋琬也在此时进驻汉中,再次开启进攻模式,等待魏国生变,联合孙吴一同出兵。随蒋琬一同进驻汉中的,还有营司马姜维,作为偏师,姜维在这段时间,多次进入羌族聚集地,准备联合羌族对魏国作战,可惜效果不大。

  蒋琬在汉中,一待就是六年,在这六年时间里,蒋琬对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不断复盘,最后跳出思路,准备利用精锐水师,准备从水路,进攻三国边境魏兴、上庸,因为身体素质跟不上,病重,行动半途而废。此时,蒋琬开始考虑,继承人问题,而一向拥有好人缘的费祎),开始登场。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费祎的父亲很早就死了,小费祎一直跟着族父费伯仁生活,这个费伯仁有个姑姑,正是益州太守刘璋的母亲,那一年,刘璋特地派手下来接他们去益州,可惜好日子没多久,刘备就打来了。费祎也是属于少年天才这类型的,与益州本地士人许叔龙、董允齐名,这个董允是蜀汉中郎将董和的儿子,是与诸葛亮、蒋琬、费祎齐名的蜀汉四相之一,但是他的权力远没有前三位的大,公元243年,董允被封为辅国将军,第二年,兼职尚书令,成为费祎的助手,却比费祎死的还早,246年就去世了。

  所以至始至终,姜维都没有达到过,诸葛亮和蒋琬那种,统领军政大权的高度。

  继续讲费祎,诸葛亮时期,着重培养的,就是蒋琬和费祎两人,蒋琬的是坐镇中央的行政能力,费祎的则是外交能力,那时候的费祎,经常出差东吴。东吴和蜀汉虽然联合抗曹,也奉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准则,但是外国出使,从来都是个苦差事,要面对满朝文武的刁难,回答的不好,要么得罪他人,要么泄露己方的军事机密,诸葛亮首次访吴,就舌战群儒,吐沫横飞。

  很明显,费祎类似他的前任,对于出使这件事,处理的很好。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回朝,满朝文武远行几十里相迎,在马车上的诸葛亮,独独邀请了新人费祎同坐一车,此后费祎开始平步青云。

  诸葛亮死后,费祎为后军师,蒋琬病重时,费祎已经坐上了大将军的位置,录尚书事,同年姜维也升职,做了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第二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利用蜀国领导班子交接之际,大举进攻汉中。此时汉中的守将叫王平,就是那个跟随马谡一起守街亭,三国演义里,不断劝马谡不要屯兵山上,并给诸葛亮写信的将领,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就是现在的四川省渠县。王平是个孤儿,小时候就被河姓人家收养,曹操占领汉中时,将汉中大部分居民,包括王平,迁到了关中,被任命为代理校尉,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汉中之战胜利后,王平投降,进入了刘备阵营,官职牙门将、裨将军。

  曹爽十万大军进攻汉中时,王平的兵力不足三万,利用魏延时期,经营的防御体系,一面据守兴势,王平居后策应,一面防止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此后,费祎率领大军,驰援汉中,大败魏军后,曹爽撤退。

  而这段时间的姜维,主要工作,就是策反羌族,反出魏国,公元247年,由于表现优异,姜维升为卫将军,与费祎同录尚书事。也就是在这一年,姜维的成果开始显现,雍州、凉州等地区的羌族胡人,开始大批次的投降蜀国,作为接应,姜维率军出陇右,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战争的结果就是,羌族胡人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领族人迁入蜀国境内。尝到甜头的姜维,再次向大将军费祎提出北伐,而此时的蜀国,原本薄弱的国力开始出现疲态,为了安抚蜀国境内的益州势力,费祎主张先恢复国力,解决了粮袋子问题后,再北伐。

  此后,蜀国开始了恢复生产,公元252年,刘禅任命费祎为开府丞相,使其成为蜀国第三位权倾朝野的大臣,而正因为费祎,姜维始终没有得到再次北伐的机会。“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引自《汉晋春秋》

  公元253年春节,文武百官一起喝酒拜年,这一年,是费祎开府的第一年,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费祎就多喝了几杯,没想到,中途,有一个叫郭修的魏国降将,乘乱走到费祎身边,咔嚓几刀,把老费给杀了。关于郭修的杀人动机,就很有意思了,反正也没问出个结果来,有说是魏国的间谍,有说是想念魏国老家了,当然也有人根据,事件最大受益者理论,怀疑是姜维下的手,总之,在费祎死后,姜维就像脱缰的野马,全面主持北伐。

  所以说,真正的三国决不能忘掉正史,姜维并非是诸葛亮之后的接班人,中间还有蒋琬和费祎,而姜维充其量也就第三继承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