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在什么地方?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不敢越雷池一步”乍一听是个自带严肃属性的成语,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也有作“不得越雷池一步”。我们老说“不敢越雷池一步”,但雷池到底在哪?

  水有源,木有根。“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处很多人都不知道,更别说知道“雷池”在哪了。其实这个成语出自《晋书·庾亮传》,原文记载为:

  “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而在这个故事背景里的“雷池”就是在今天得安徽望江县南,池水源自大雷水,东入长江。这个故事说的是:

  东晋成帝时,庾亮但任中书令,执掌朝政。他为了防备西部边境的敌人侵犯,推荐温峤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官,加强防务。温峤上任不久,庾亮就得到了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的消息报告。

  原来这苏峻召唤了一批亡命之徒,早就蠢蠢欲动了。谁知庾亮自作聪明,想骗苏峻离开历阳,到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做大司农。大臣们一开始都以为这办法不妥,温峤也写过信给庾亮劝阻,但庾亮偏偏不听。

  苏峻果然非但不愿到京都去,反而由此看出朝廷对自己起了疑心。心想被动还不如主动,于是就找人造起反来了,直接发兵攻向京都。

  温峤得知苏峻反叛后,立即号召部下将士,秣马厉兵,打算从水路进入建康,护卫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敢越雷池一步城。但是庾亮对于苏峻叛兵估计不足,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我担心西镜的敌人更甚于苏峻叛兵,你务必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庾亮叫温峤“无过雷池一步”,在战略上是错误的,这在战略上犯了轻视敌人的毛病。

  果然苏峻攻势凶猛,很快就逼近建康,庾亮虽然指挥晋军迎战,仍被被杀得落花流水,京都没有意外地失陷了。心怀内疚的庾亮决定投奔温峤,好在温峤并不责怪,还请他守卫白石的营垒,自己则加紧操练水军,准备与苏峻叛军决一死战。

  苏峻这边派了一万步兵,从四面包围白石,夜以继日拼命攻打,丝毫不给庾亮喘息的机会。加上他手下只有两千人,渐渐地就出现了颓败、支持不住的迹象。

  这时心里一肚子憋屈的庾亮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地挥刀猛冲。晋军受到激励,愈战愈勇大鼓士气,最后竟然杀退了叛军。庾亮见叛军败退,大喝一声,率晋军冲出营垒,紧紧追击,并斩杀了数百名敌人,获得大胜。

  最后,庾亮、温峤等人合力围剿苏峻,平定叛乱,弥补了因“无过雷池一步”战略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没有点的脑子和本事的人混迹官场迟早得把小命给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