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吐蕃如何的强盛,为什么到宋朝就翻不起浪了
一
公元641年,一群从唐朝都城长安出发的人马,经过万里艰辛跋涉,终于来到西陲吐蕃。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亲自到伯海迎接。这群人马来头不小,为首的正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
对,这就是历史教科书上赫赫有名的“唐蕃和亲”。
“和亲”,一个美丽的词语。背后却是无数的血泪和刀光剑影。你以为唐太宗李世民愿意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事实上,为了这门婚事,唐朝和吐蕃已经干了一架。实在没办法,李世民才答应了这门婚事,换取边境的安宁。
二
问题就来了:强大的唐朝,会怕区区一个吐蕃吗?
答案只有一个字:怕!
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唐朝与突厥、契丹的百年战事,实际上,吐蕃才是唐朝最大的敌人。与吐蕃作战,艰难程度远远高于与突厥、契丹作战。
我们知道,突厥最牛气的时候,能够逼迫唐太宗李世民在渭水边求和。然而,突厥的生产力水平是落后的,经济基础是薄弱的,一场大风雪就可能让他们的经济崩溃。契丹的情形大致差不多。他们根本就无法支撑与中原王朝的长期作战。
但是吐蕃不同。吐蕃历史悠久、国土广袤,特别是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吐蕃积极吸纳中原文明,发展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经济逐渐繁荣。随着冶金业水平的提高,吐蕃可以为大规模作战提供足够的铠甲刀剑等。在强大的支持力下,吐蕃和唐朝之间的战争往往能够持续很久。
更加可怕的是吐蕃惊人的战争动员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吐蕃可以迅速集结40万大军。这一点,连唐朝都未必做得到。因为,唐朝天宝时期,全国总军队也只有50—60万。可以肯定地说,唐朝大将率领几万人甚至几千人,就能将突厥、契丹打得满地找牙的现象,在吐蕃绝不会出现。相反,唐朝与吐蕃打仗,总是显得很吃力、很艰难。
所以,唐朝设置了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配备了18万军队3万战马,相当于全国总兵力的1/3,就是为了防范和震慑吐蕃。
但是,“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被迫将对付吐蕃的军队抽调回去平叛,吐蕃军队趁虚而入,占领了陇右、河西大片地区。753年,吐蕃军队长驱直入,甚至还一度攻占了唐朝都城长安!782年,唐朝大将朱泚发起叛乱,唐德宗李适逃出长安后,派使者出访吐蕃,请求援助。吐蕃军队随即帮助李适夺回长安。
三
不过,在唐朝兴风作浪,将唐朝按在地上摩擦的吐蕃,到了宋朝却十分“低调”,基本上翻不起浪。有宋一代,契丹、西夏、女真、蒙古轮番上阵,与宋朝进行掐架,唯独没有吐蕃的身影,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致有两点原因。
一是晚唐时期,吐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吐蕃最强盛时期,当属“安史之乱”前后。当唐朝从“安史之乱”的阴影中逐渐走出来后,开始放手收拾吐蕃。唐朝将领郭子仪、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队,收回了河西走廊。及至后来,821年,是吐蕃主动求和,派使者到长安来请求缔结友好盟约。
到了宋朝时期,统一的吐蕃政权已经不复存在,青藏高原四分五裂,根本就无法与宋朝抗衡,只好选择臣服宋朝。青藏高原最强大的一支力量由唃厮啰率领,而唃厮啰则是宋朝保顺军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洮、凉两州刺史。这说明,吐蕃与宋朝的关系,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二是宋朝的武力征伐让吐蕃彻底失去崛起的希望。
吐蕃曾经如此辉煌,难道不想重新崛起吗?想,很想。在北宋初期,吐蕃首领李立遵要求朝廷立他为赞普,以此来恢复吐蕃帝国。北宋朝廷很硬气,果断拒绝。李立遵勃然大怒,于1016年率领3万军队入侵。北宋名将曹玮率部应战。
双方在伏羌寨三都谷展开决战,虽然吐蕃人多势众、来势凶猛,但训练有素的北宋军队仍然技高一筹,以阵亡67人的弱小代价,“斩首千余级”,打败了吐蕃军队,追赶了20里一直到沙洲才凯旋归来。
经此一役,吐蕃部落纷纷归顺宋朝,“吐蕃帝国”的残梦终成泡影,而宋朝的西北局势从此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