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清官介绍,其中只有他是少为人知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清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二十八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狄仁杰生于630年,卒于700年,是李唐、武周时期有名的政治家。狄仁杰为人刚正,不畏权贵,他也因此而屡屡得罪小人,导致仕途坎坷。但他深得武则天的信任,最终能够否极泰来,官拜丞相,福荫子孙。早年时期,狄仁杰曾任大理丞,将多年堆积的案件清理一空,涉案人员过万,却无一人伸冤,由此狄仁杰的名声大振。狄仁杰治理地方之时,从不畏惧权贵,却也因此给自己招来祸端。
狄仁杰在豫州做官时,恰逢李贞起兵对抗武则天,张光辅率军叛乱。张光辅极其部下自持功劳,就在豫州劫掠。当狄仁杰不为所动的时候,张光辅大为愤怒。狄仁杰与张光辅据理力争,说得张光辅哑口无言,但是却也对狄仁杰怀恨于心。等到张光辅回朝的时候,就向朝廷弹劾狄仁杰。狄仁杰也因此被贬。后来,又有奸臣诬告狄仁杰谋反,狄仁杰因此入狱。于是狄仁杰写下血书,送到家人手中。狄仁杰的次子进宫伸冤,才使狄仁杰得以平反。等到契丹作乱之时,狄仁杰再次被起用,并被拜为丞相。至此,狄仁杰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后来,当武则天意欲立自己的侄子为储君之时,是狄仁杰力劝武则天,才使武则天改变心意,立李显为储君,唐朝的嗣统才得以恢复。700年,狄仁杰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海瑞(1514年-1587年),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饭,家里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有一次,胡宗宪听说海瑞家里买了两斤肉,打听后才知原来是给海瑞母亲做寿的。知县的老太太做寿才买两斤肉,可见其简朴程度。万历初年权倾朝野的首辅张居正派御史去看海瑞,但海瑞只杀了一只鸡,用粗米饭招待。海瑞没有子女。海瑞死的时候,人们发现他比穷书生还不如。老百姓说他好,他对皇帝也非常忠诚。但是海瑞非常不得“官心”。
举一个例子:明朝的官员按惯例可以追封自己的父母,一般只有犯过罪或者受过处分的人才得不到批准。海瑞官居正二品,他请求追封他母亲的时候,居然没有得到批准,可见他的同僚对他意见还是很大的,所以连这么一项例行的公事他都办不成。海瑞一生中也提过不少治国施政的意见和方案,但几乎没有被采纳过。他在巡抚应天十府的任期只有短短的半年,等他一离任,除了疏浚江河留下了具体成果以外,所采取的其他措施统统被后继者改变。
况钟(1384—1443),字伯律,南昌靖安人。家境贫寒,其父仲谦为生活计,送给黄氏收为养子。七岁时,母亲去世,无限悲痛。于是,刻志于学。由于他资性颖异,且勤于学,“长而淹贯经史,其为文简要不烦,兼工行楷诸书,器局端凝,言笑不苟,视势利声华澹如也”。而且“秉心方直,律己清严,习知理义,处事明敏”。
在靖安县衙任掾时,职内事务,处理快捷,深得知县俞益的赏识,称赞他干练通敏,廉介无私。况钟出身于吏员,深知吏治中的积弊,认为法不立则吏奸难除:亦知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为难治。况钟到任初理政事,群吏环立请判牒,况钟假装木讷,不懂诸务,随群吏之意。群吏异常高兴,认为太守糊涂可欺。三天之后,况钟召群吏责问:“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即捶杀数人,将贪虐庸懦的僚属全部斥退。从此,一府大震,人人奉法,人称况钟为“况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