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胡服特征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
胡服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唐代流行于西域地区以及波斯等国的胡服卡弗坦,卡弗坦形制为锦绣浑脱帽,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锦鞋。流行的原因是初唐至盛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及胡舞的兴盛。
《新唐书·五行志》中即记有“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的史实。唐代所谓的“胡服”,不单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还包括大量异国之服。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当时的首都长安,不仅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都会和东西文化交流中心。据史书记载,和唐朝政府有来往的国家,先后有300多个,在当时的长安城内不仅居住着汉族人、回纥人、龟兹人、南诏人,还有大量的外国人,如日本人、新罗(朝鲜)人、波斯(伊朗)人、阿拉伯人、越南人及印度人等。这些兄弟民族和外国使者云集长安,从中国文化中取吸了大量精华,直到今日,在中国东邻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地,仍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服制。中国人民也从异族文化中获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胡服在中原地区的流行,就是一个具体的反映。和以往相比,唐代崇尚胡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妇女著胡服者甚多。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胡舞的流行,对妇女服装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城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唐玄宗时酷爱胡舞胡乐,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种。另有浑脱舞、柘枝舞、胡旋舞等对汉族音乐、舞蹈、服饰等艺术门类都有较大影响。所记当时“臣妾人人学团转”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是可以想象到的。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关于女子着胡服的形象可见于石刻线画等古迹,较典型者,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靿革靴。《舆服志》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当为此种装束,画中所见形象还腰系鞢带,上佩刀剑饰物,真可谓英姿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