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十三陵埋了2个太监1座太监墓,另一人不知是谁

  明十三陵遭窃案告破,被盗的是一对石烛台,让这处沉寂数百年的王陵又回到了万众的焦点。在了解明十三陵的过程中,我们差异地发现,十三陵并非只有13座大明皇帝墓,还有7座妃子墓,甚至有1座太监墓。

  太监,中华文化圈中特有产物,源于周朝,男性阉割生殖器后作为皇宫贵族的奴仆。所谓近水楼台、打狗看主人,他们与核心权力人物朝夕相处,得以狐假虎威,权势冲天。

  尤其在明代,宦官专政,阉党横行,史上著名的大太监就包括了汪直、刘瑾、魏忠贤,个个权倾朝野,加速了大明王朝的衰落。当然,其中也有因善名载入史册者,比如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大航海家,以及十三陵太监墓的主角——王承恩。

  王承恩,明末最后一位大太监。他的直属上司是明朝最有才华的太监曹化淳,在曹化淳的培养下,王承恩忠心,谦逊,没有野心。逐渐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有代为“批红”的大权,深得崇祯皇帝信任。

  可惜天命不允,此时的大明王朝已在风雨中摇曳不止。1644年3月15日,闯王李自成率大军攻打北京。王承恩临危受命,担任兵马提督,也就是大元帅一职,亲自上阵督战,还亲发炮弹,与敌肉搏。

  可惜大势已去,内城接连被攻陷。3月18日,迫于无奈,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在煤山(万寿山,今景山)安排后事,亲自砍死嫔妃,逼迫周、张二皇后及袁贵妃等人自缢,亲自砍了15岁的长平公主一条手臂,让她变成了传说中的独臂神尼。

  19日凌晨,李自成杀入皇城,原本准备一死了之的朱由检在王承恩等人的劝说下又放弃了一死的念头,手持三眼枪与王承恩领着十几个太监想要突围求援。可惜手握重兵的大将成国公朱纯臣已经投降了李自成。

  不得已,崇祯皇帝与王承恩再次返回煤山那处伤心地,在景山一颗歪脖子树上悬挂三尺白绫自行了断。年仅33岁,留下了“诸臣误朕,任贼分尸,勿伤百姓”的遗言,此时同赴一死的只有提督太监王承恩一人。

  4天后,李自成替崇祯皇帝和王承恩收尸,将崇祯帝葬入思陵。为铭记王承恩这个护主忠臣,李自成特地将王承恩葬于思陵之侧。清顺治帝为表彰王承恩“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前后两次为其撰写碑文,康熙也曾为之树碑立传。

  其实王承恩并非明十三陵唯一陪葬的太监,据资料显示,十三陵中共有2为太监陪葬,只是另外一名太监姓甚名谁,何等人物,葬于何处,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