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仓央嘉措著作见或不见,仓央嘉措出生地在哪里

  几年前随着一部《宫》的火热播出,将在剧中作为片尾曲出现的一首用来表白的诗歌《见或不见》炒的是人尽皆知。

  接踵而来的便是对于这首诗的各种地毯式的搜索。《见或不见》是藏族诗人仓央嘉措所作。据说这是一首仓央嘉措由灵感而发的一首诗歌,诗歌的内容向我们阐述了何为爱,可以说仓央嘉措用一首《见或不见》道尽人间深情,阐释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真正的爱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随着时光的逝去而变得更加的香浓,试问尘世之间由谁能够做到不求回报的爱你,等待着你,这大概也只是在梦中才会出现的,正如仓央嘉措的《见或不见》中所说的:“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等”一首诗道尽人间男女对于爱情的美好期盼。

  仓央嘉措的这首《见或不见》通过安然平和的语句来表达出爱的真谛,告诉人们大爱无私。他的诗歌有着很深的美妙意境,通过通俗的话语来表达出那种真挚而自然的美,很容易让人们将自己联想进入诗歌所描写的那样境界之中。

  可以说仓央嘉措的一首见或不见道尽尘世之间男女的心声,不过伴随着关于他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有人传出仓央嘉措并不是见或不见这首诗的作者,真正作出见或不见这首诗的人是一位叫做扎西拉姆·多多的少女,不过关于这样的说法,很少有人相信。

  仓央嘉措出生地在哪里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出生于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地是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在这个小村庄里仓央嘉措度过了一段清贫但是却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仓央嘉措养成了向往自由、向往爱情、希望过尘世生活的天性。也许仓央嘉措坐床之后的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都是源于在这个小村庄中的生活经历。

  事实上藏传佛教是黄教,而在仓央嘉措出生地,也就是西藏的南部地区信仰的是红教,红教的教规中僧众可以结婚生子,但是作为当时西藏实权的掌握者的第巴桑杰嘉措为了让自己的黄教势力能够向这一地区渗透,将选择灵童的地点确定在了西藏南部地区。所以从一开始选择灵童的时候就赋予了一定的目的性,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导致了仓央嘉措对黄教清规戒律的不适应,使得西藏的转世活佛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位离经叛道的人物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被确定为灵童的那一年是1685年,然而出于政治目的直到1697年仓央嘉措才被迎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坐床,这就使得仓央嘉措有了十四年的尘世生活经历,这个时候的仓央嘉措已经情窦初开,同时也有了自己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暮然之间有了那么多的清规戒律约束自己,仓央嘉措肯定会不适应,甚至是出现反叛是可以理解的。

  也许正是鉴于红教与黄教的教义不同造就了仓央嘉措的反叛,也许是由于仓央嘉措在出生地已经养成的追求自由、向往爱情的天性造就了仓央嘉措的反叛,总而言之仓央嘉措在出生地十四年的尘世生活对仓央嘉措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历史上仓央嘉措怎么死的

  仓央嘉措是我国古代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是康熙年代时藏族著名诗人中的一个。他所写的诗歌闻名中外,不仅在藏族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对藏族人民的生活起到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他本人可以说是世界诗坛上的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花。使得很多的文学爱好者对他不断地进行研究。那么一个如此知名的一个诗人仓央嘉措怎么死的?

  关于仓央嘉措怎么死的,在民间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仓央嘉措是在被押解赶往京城的路途之中,在经过青海湖一带的时候病死的;二是仓央嘉措是被他的政敌拉藏汗暗中杀死的;三是仓央嘉措被押往京城之后,由于被清朝皇帝关押在五台山上,郁郁不得志,最后死去;四为在仓央嘉措被押往京城的途中,一位好心的官差将他秘密释放,之后他就在青海湖一带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闲散放牧作诗悠闲的过完余生。

  而流传最多的说法则是仓央嘉措死在25岁的时候被皇帝严令邀请往京城。当时众人听到皇上的严厉的诏书,担心自己的小命难保,在毫无对策之下,于是请求仓央嘉措希望他能够装做仙逝或者是将身体找个地方藏起来。面对众人的再三请求,仓央嘉措极为难过,于是和他们告别之后,便朝东南的方向走去了。后来他游经各地,讲经说法,普结善缘,留些诸多的业绩。于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圆寂于青海一带。此说法有证可考。

  仓央嘉措真正活了多少岁

  仓央嘉措,藏传佛教六世达赖,生于西藏的南部,门巴族人,生于1683年,1697年在布达拉宫坐床,但是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不愿意遵守一个僧人应该遵守的戒律清规,经常在夜间流连于拉萨的街头,甚至是留宿宫外女子的家中,写出了大量的爱情诗歌,所以仓央嘉措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有争议,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仓央嘉措活了多少岁。

  五世达赖去世之后,作为处理一切事物的第巴的桑杰嘉措为了继续把持权柄,宣称五世达赖已经入定,不见任何人,一方面继续把持西藏的最高权利,一方面在西藏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于是就找到了仓央嘉措,这个时候是1685年,但是寻找灵童的使者虽然确定了仓央嘉措就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却没有告诉仓央嘉措的家人,并且没有将仓央嘉措带到拉萨坐床。

  后来康熙知道了五世达赖已经圆寂,但是第巴桑杰嘉措却隐瞒不报,迟迟不让六世达赖坐床,非常愤怒,于是申斥了桑杰嘉措。这个时候是1697年,于是桑杰嘉措将已经十四岁的仓央嘉措迎到了布达拉宫坐床。

  虽然名义上是西藏之王,但是实际上仓央嘉措没有任何实权,还要受到清规戒律的限制,仓央嘉措非常的不适应,生活中的限制和政治上的傀儡地位,让仓央嘉措非常郁闷,于是他开始反抗,不仅仅不遵守清规戒律留宿宫外女人的家里,还写作了大量的情诗。堪称一个“异类”。

  后来由于政治斗争的加剧,清政府要求将仓央嘉措遣送到北京,在仓央嘉措被遣送到青海湖边的时候,正史记载仓央嘉措在青海湖边坐化了。这是1906年,仓央嘉措活了23岁。但是很多人认为仓央嘉措并没有在青海湖边坐化,而是逃走了,然后去各地游历,最后在阿拉善定居下来,在当地的各个佛寺中弘扬佛法。仓央嘉措在阿拉善一直活到了64岁才病逝。

  仓央嘉措活了多少岁?正史说是活了23岁,但是更多人相信仓央嘉措活了64岁。

  仓央嘉措情诗谁执我之手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生于1683年,卒于1706年,坐化的时候年仅23岁,就是这位年轻人,却是一个藏传佛教中的“异类”。仓央嘉措在1685年被确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但是却迟迟没有坐床,直到1897年十四岁的仓央嘉措才在拉萨布达拉宫坐床,这个时候的仓央嘉措已经情窦初开,完全不能适应佛教的那些清规戒律。

  仓央嘉措在家乡十四年的生活中养成了追求自由、追求爱情,渴望过尘世生活的天性,对于清规戒律对自己的束缚不满,而且对于做一个政治上的傀儡也非常郁闷,于是逐渐的走上了反叛的道路,不仅仅放浪形骸,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情诗。仓央嘉措的谁执我之手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情诗。

  在这首情诗之中作者多次的诘问“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通过这一连串的诘问让我们看到了仓央嘉措心中的那个她的重要,是啊,只有她才能够抚慰仓央嘉措的“癫狂”“流离”“哀伤”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感情是这样的炽烈与深沉,让人不禁动容。

  仓央嘉措的这首诗中仓央嘉措将自己的感情进一步升华,“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可见作为一个情人还是不够的,还要做自己心爱的人的父亲,让自己心爱的人一生不再哀愁,也要像一个儿子那样爱自己的情人,让自己的情人一生平安。这里仓央嘉措将自己的爱加入了父亲与儿子的爱,与今天我们倡导的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对于自己妻子要做父亲,同时也要做儿子的理论,可见仓央嘉措的感情已经达到了夫妻之情的最高境界。

  仓央嘉措的爱人是谁

  提起仓央嘉措,大家熟悉的便是他是一位在写情诗方面很有天赋的僧人。其实了解一些仓央嘉措的爱人也会让我们对仓央嘉措有更深入的了解。

  据历史记载仓央嘉措一共有三位爱人。仓央嘉措第一位喜欢的女子是仁珍旺姆,他俩在一起十分快乐,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佛教等原因,仓央嘉措被要求必须要去布达拉宫,即使仓央嘉措十分不情愿可还是抵不过众人,最后他还是去了布达拉宫,在走之前她和仁珍旺姆都没有见面,这样他们之间的恋情也就结束了。

  在仓央嘉措去了布达拉宫后,因为一些政治斗争仓央嘉措便对政事失望了,于是仓央嘉措又开始了创作自己的情诗并与大家一同欢愉。在一次偶然仓央嘉措又遇到了一个女子,她的名字叫做达娃卓玛。这便是仓央嘉措的第二位女友,她长得清秀俊俏,说话又温柔,于是他们在白天同大家唱歌跳舞,晚上会偷偷的私下约会,慢慢的就相爱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达瓦卓玛不再来唱歌跳舞了,原来是她被父母带回家乡去了,这又是一次永别,他们再也没有见面了。

  仓央嘉措的第三位爱人是于琼卓嘎,在和达瓦卓玛失去联系后,他为了排解内心的悲伤便经常出去和其他女子玩耍,不经意间他们相遇了,仓央嘉措经常会在晚上约于琼卓嘎出来,于是仓央嘉措又开始了新的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