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国秘史:曹操是如何借行刺董卓“成功上位”

  广告的手法很多,有极力渲染夸大功效的,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而曹操,基本属于后者。大丈夫生逢乱世,自当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但干事业是需要本钱的,要么有钱粮,像淮南袁术,地广粮多;要么有威望,像河北袁绍,四世三公。只要振臂一呼,总不乏追随者。

  曹操的处境有些特殊,也有些尴尬。虽说也是祖上有名,但到了曹操这里基本没留下多少资本,动不动还会被人称作“宦官之后”。虽然混到了骁骑校尉的位置上,却时常要受到汉末那些腐儒旧臣们的节制和轻慢。

  和平时期也就罢了,只是混口饭吃。但在这个群雄惊奇的当口,如何脱颖而出、纵横天下自然就成了摆在曹操面前的首要思考。既然没有钱粮,那就需要名声。问题是如何才能获得名声呢?做法当然是“做广告”。要不,谁能知道你的志向呢。

  就在曹操跟着何进、袁绍瞎混的时候,黄巾起义爆发了,全国一下子陷入了混乱之中。为保卫京师,大将军何进奏请天子下诏让董卓率兵勤王。董卓这一来不要紧,恋着就不想走了。因为手握重兵,势力是一天比一天壮大。时隔不久,狼子野心就暴露出来了,废少帝,立刘协,杀大臣,戮百姓,搞得朝堂上下乌烟瘴气。此时的朝廷,生杀予夺,全在董卓的一闪念。

  面对董卓乱政,血腥镇压,朝堂上的臣子们敢怒不敢言。王允还算清醒,利用自己过生日的机会,召集汉朝旧臣到府中一聚。因为心情不好,喝着喝着就大了。想起董卓的种种暴行,众大臣不禁“掩面而哭”。到了这个时候,这些臣子们还在顾忌面子(哭起来也是羞羞答答的)。就在群臣近乎表演的哭泣中,却有一人“抚掌大笑”道:“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众人抬头一看,原来是骁骑校尉曹操。见曹操扰乱气氛,不悲反喜,王允对着曹操就是一顿斥责。不料曹操说道:“非笑别事,笑众大臣无一计杀董卓也。某虽不才,略施小计,可断董卓头,悬于都门外,以谢天下。”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曹操的“广告”开始了。王允一听大喜,赶紧避席求教。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其实,也不是曹操好出风头,或一时心血来潮,早在董卓乱政之初,曹操就知道此人定不能长久,早就有了取而代之、谋取天下的打算。问题是董卓手握大权,又有吕布从中相助,要想杀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曹操只能不动声色,暗中积蓄力量。在别人避之尚且惟恐不及的情况下,曹操却是主动接近,逐步取得了董卓的赏识和信任。

  此时,当王允问曹操有何高见的时候,曹操毫不掩饰的说道:“近日操近身以事董卓者,实有意图之。”接着,曹操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可刺杀之。”那么,刺杀董卓一定非用宝刀不可么?其实也全不尽然。谁都知道,普通的刀子一样能杀人。但曹操是何等心机之人,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他想的是带上一口宝刀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献刀为名,顺利进入相府;二是一旦事情败露,也好借以脱身。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能否行刺成功并无多大把握。更准确一点讲,曹操并非一定要杀死董卓。

  既然知道没有把握,曹操为何还要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呢。其实,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深入虎穴、冒险行刺必定会引起朝野和天下震动,成功与否,自己都将成为众望所归的大英雄;而去了不杀,又可以为自己迅速积蓄力量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想来按曹操一贯的脾气秉性,怎么可能甘心去为别人“做嫁衣”呢。假若刺杀成功,朝廷权力必定重新回到王允等人手中,自己充其量就是一个“刺客”的角色而已。而如果失败被杀,那就得不偿失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就是,搞一个“假行刺”事件,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很显然,暂时留下董卓性命,对自己有利。

  曹操的这种心态,到了相府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其实,如果曹操真想杀董卓,至少有两次机会不容错过。但因为曹操有自己的打算,自然就让这看似极度凶险的刺杀行动变成了曹操一个人的表演了。

  机会之一:曹操进入相府,当董卓听曹操说“马羸,行迟”的时候,立即让吕布去为曹操挑选一匹良马来。此时一对一,应该具备了最佳刺杀时机。但曹操却是“意欲拔刀,惧卓有力,不敢下手”,刺客怕被行刺的人,显然有些说不过去。其实不是曹操不敢杀,而是不想杀,董卓再有力,这一刀下去还能再有反抗的机会?

  机会之二:董卓侧过身之后,曹操又“急掣宝刀在手”。结果这个动作却被董卓从镜子中看到了,于是急忙回身,质问曹操。曹操一见,赶紧倒转刀把,跪下说道:“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这一次,看似凶险,其实却是曹操故意做给董卓看的,为的就是给董卓造成一个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假象。

  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没来得及多想,顺手就递给刚刚回来的吕布,然后领着曹操看马去了。趁着这个机会,曹操不敢怠慢,说一句“愿试一骑”,快马加鞭就逃走了。见曹操远去,吕布才对董卓说:“恰才曹操有刺父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直到此时,董卓才有所警觉:“吾亦甚疑。”在这个环节上,曹操把握的极其到位,既给董卓留下一个大大的疑问,又不至于让董卓提前识破,伤害性命。

  事情终于查清了,曹操确有行刺的重大嫌疑。于是董卓立即画影图形,发下海浦文书,全国通缉曹操。这一来,曹操顿时名声大震。而曹操,显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名气大了就有了资本,就能积聚力量。于是回到家乡,散尽家财,招募兵勇。因为有董卓给自己做的免费广告,“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最后“曹兵壮士五千,屯于陈留。”曹操终于具备了一争天下的基本条件。而此时,后来与之争雄的刘备,还在四处依附打游击呢?

  在权谋诈术上,曹操的确堪称绝顶高手,一般人很难望其项背。怪不得汝南高士许劭早年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今日观之,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