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曹丕称帝以后,他和曹植的关系怎么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句话,更是直接揭露了曹丕对曹植的暗害之心。可见曹丕与曹植两人的关系,是极为不好的。

  不过,这里需要特别之处的是,时至今日,曹植《七步诗》的真伪也未能有个准确的定论。但结合相关史料,不少读者在联系到曹丕继位以后的动作,以及曹植在这之后的表现,也下意识的会认为:曹丕确实有暗害曹植之心。

  首先来看曹丕继位以后,他杀害了曹植心腹丁仪这件事,也成为曹丕与曹植两人的关系不好的强力佐证。据《三国志•曹植传》记载:“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不少人可能会认为,曹丕和曹植两兄弟曾经为了继承人之争,从而导致两人关系破裂。所以曹丕在继位以后,为了剪除掉曹植羽翼,所以立马处死了其心腹丁仪等人。此为其一。

  其次,在曹丕继位以后,曹植的诗歌作品的感情倾向,也明显发生的改变。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主要也是因为他被调离了中枢,后来也是屡遭贬谪。据《三国志•曹植传》记载:“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可以看到,曹植在被“排挤”出中央之后,他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重大变故,以至于其诗歌作品中,开始出现了感伤悲时之作。此为其二。

  初遇以上这两点原因考虑,部分读者可能会觉得,在曹丕继位以后,他对自己的同胞兄弟曹植,也生出了加害之心。正因如此,才使得不少人相信了《七步诗》乃是曹植所做。其目的也是为了突出在封建时代下,兄弟相残这一事件也早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笔者看来,曹丕作为一介帝王,其所作所为是很符合他的身份的。而且令人误解的一点是:曹丕对待自己的兄弟曹植,并非世人眼中那样不堪。

  先来看第一条证据:曹丕之所以杀掉丁仪,是有着其他原因在内的。在笔者看来,丁仪确实是个该杀之人,曹丕在杀他之时,也不会在意他是否是曹植的心腹。因为丁仪这个人,和曹丕的恩怨已经很久了。裴松之在为《三国志•曹植传》作注之时,曾引《魏略》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曹操听说丁仪这个人颇有才干,便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是曹丕却认为丁仪有眼疾,所以向曹操推荐了夏侯尚。

  自从之后,丁仪也就恨上了曹丕:“时仪亦恨不得尚公主,而与临淄侯亲善,数称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仪又共赞之。”在此情形之下,丁仪开始效忠曹植,希望后者能继承大位。不仅如此,丁仪还对支持曹丕的许多大臣,进行了攀咬之举。在《三国志•徐奕传》中,裴松之注引《傅子》曰:“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於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除此之外,在《三国志•何夔传》中也有着类似记载。据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时丁仪兄弟方进宠,仪与夔不合。尚书傅巽谓夔曰:‘仪不相好已甚,子友毛玠,玠等仪已害之矣。子宜少下之!’”

  崔琰、毛玠这几位名士,在曹魏集团之中,都是很正直的名士。但是却因为他们曾经明确支持过曹丕,反而遭到了丁仪的嫉恨。在后者的谗言之下,崔琰惨遭杀害,而毛玠也因此下狱。或许有读者感到奇怪,丁仪凭什么能受到曹操的信赖?这是因为丁氏和曹氏两大家族,都是出于沛国。古人有着很明显的乡党情怀,在此情形之下,两家也曾多次联姻,其中曹操的正室丁夫人也是出身于丁仪所在的家族。再加上丁仪的父亲丁冲曾经帮过曹操很大的忙,所以即便曹丕对丁仪非常通恨,他也没办法当着曹操的面处理掉他。

  正因如此,曹丕除掉丁仪,纯属个人恩怨,和他是否为曹植心腹,其实并未多少关联。而且曾经支持过曹植的贾逵、王凌等人,在曹丕继位以后,也得到了后者的封赏。如此看来,曹丕也并没有刻意除掉曹植的党羽。

  接下来再看看第二条证据,曹丕屡次将曹植的封地数次改动,也并非是在针对他一个人。曹丕此举,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此来消除诸侯割据带来的隐患。后世“八王之乱”的例子,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除此之外,曹植还多次被监国谒者举报,以至于他内心焦虑惶恐。但是和其他宗族对比来看,曹丕对曹植的手段,确实有些仁慈了。因为其他曹氏亲贵(如曹衮)一旦犯了错,轻则罢黜,重则诛杀。

  反观曹植,他数次被人诬告,而且还曾挟持过曹丕使臣。但是曹丕却只是将曹植召到京城,在走个过场之后,依然释放了他。可见曹丕对自己的弟弟曹植,是念及着兄弟之情的。除此之外,即便曹植的封地屡次变动,但是他却一直有着二千五百户的食邑,远超其他宗室,可见曹丕对其的优待之处了。

  综上所述,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关系是很融洽的。而曹丕作为一个帝王,他能始终善待自己的手足兄弟,也实属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