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5岁便1人抵挡五国联军,最终饿死于自己宫殿中

  说起春秋战国就想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然战乱不断,但此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年代,出了如老子、孔子、墨子等等功标青史的人物。到目前为止,好象还没有哪一个时期的思想可以与那时候相媲美。战国数百年英雄辈出,雄才大略的君王比比皆是,那么谁是战国最优秀的王呢?大家肯定异口同声的说是秦始皇,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千古一帝!所以他不在战国王的行列中。除了秦始皇外谁是战国最优秀的王呢?这个可能会有争论,因为战国杰出的王太多了,比如:魏文候、魏武侯、秦昭襄王、齐威王、燕昭王等等,但是综合分析我认为战国最优秀的王是赵国的赵武灵王!理由如下:

  ▲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赵武灵王

  一、英雄出少年,他年仅15岁就一人抵挡魏、楚、秦、燕、齐五国联军,凭借其杰出的才能最终让五国联军无功而退。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趁赵国新君年幼之际,俟机图赵。当时赵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非常一般,经常受到魏国、齐国、秦国的欺负,甚至力量弱小的燕国也总是挑衅赵国。这次赵国七雄中除了韩国外,其他都来了,可谓是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一般的人会怎么办?无非是两种办法,一是强硬派,整顿全国的大军,随时同五国联军展开你死我活的血战,结果很有可能赵国被瓜分,即使侥幸获胜,也必然将一蹶不振!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割地求和,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忍一时海阔天空。即使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多次像项羽求和啊,这也没什么。

  但是这个15岁的孩子两种方法都没有选择。他的沉着冷静与年龄很不符合,他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随时准备好开战的准备,但是同时又采取了分解五国联军的做法,重赂越王无疆,使之攻楚,先把与赵国不搭界的楚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它的老对手越国身上去;重赂楼烦王击燕,使燕国不得不撤军回国;接着挑拨秦、魏、齐三国关系,最后令五国联军瓦解,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此之谋略,有几人相信这是一个15岁的少年做到的?

  ▲赵国与中山国

  二、他完成了赵国自立国以来数代君王历经数百年的遗愿,攻灭中山国,使赵国甩掉了弱国的帽子。

  赵国自立国以来一直积贫积弱,甚至在家门口的中山国被魏国吞并三十年之久。后来中山国再次独立,就像一只凶狠的饿狼一样时刻威胁着赵国,这也造成赵国无暇逐鹿中原、争霸天下,任由别国欺负。不是赵国不想灭掉中山国,而是中山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全民皆兵,而且战斗力很强,但是赵武灵王胆识过人继位后,就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局面,稳定国内局面后,就亲自率军展开了对中山国的战争,最终成功的灭掉了中山国!这在赵国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赵国解决了心腹大患,就可以争霸天下了!

  ▲胡服骑射

  三、他是中原重视骑兵的第一位王,推行“胡服骑射”,为赵国开疆拓地上千里,一举让赵国成为和秦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推崇战车,一个国家有多少辆战车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实力,所以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形容这个国家的强大。赵国与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空同、中山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赵武灵王发现了少数民族骑兵的优势,

  赵武灵王决心推行“胡服骑射”让赵国真正强大起来!虽然满朝大臣都非常反对,但是赵武灵王顶住压力、耐心劝导,最终还是成功进行了军事改革。通过“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赵武灵王北击匈奴,开疆拓地数千里;向南打败魏国报了百年耻辱;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今陕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对秦国造成严重的压迫之势;向东打败齐国、燕国。赵国在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了与秦国争霸的超级大国!

  ▲赵国形势图

  赵武灵王如此雄才大略,谁能相信他会在正值壮年时候活活被饿死呢?当时没有人会相信,就连赵武灵王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个结局。

  那么为什么这位是战国时期最优秀的王,却为何在正值壮年时活活被饿死?可以借用陆游所作的《钗头凤》中的错、错、错来描述。

  一错是因为自己个人喜好,废长立幼埋下了赵国动乱的根源。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为赵武灵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来是太子。但是后来韩夫人去世,赵武灵王在得到美女吴娃后,就把吴娃立为自己新的夫人。吴娃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非常喜欢吴娃,所以当吴娃在临死前求赵武灵王立何为太子时,赵武灵王尽管心中知道废长立幼对国家不利,但是他不忍心拒绝吴娃。最终赵武灵王废掉公子章,立赵何为太子。就这样赵武灵王一代英主还是没能过美人关,亲手为赵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赵武灵王雕像

  二错是赵武灵王设想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儿子都是国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而是使用有着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称号,赵武灵王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己经常亲自带兵打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到不测,到时候,赵国必定会大乱;

  二是赵国历代争夺王位的斗争十分激烈,这让赵武灵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权平稳的交给自己的接班人,这样可以提前让继承人掌握大权,消除隐患。

  但是赵武灵王的这番设想却严重违背了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而且儿子当了王之后,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权力,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有两个王?慢慢的他和儿子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沙丘宫变

  三错是但是赵武灵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又犯下另一个更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彻底让他没有回头的路!赵武灵王看到公子章每次都要向弟弟赵惠文王磕头叩拜,心中十分痛苦和愧疚,毕竟公子章原本是太子,是他废掉了公子章的太子。再加上他和赵惠文王的父子矛盾越来越尖锐,他也想扶持公子章来帮他夺回失去的权力。于是赵武灵王就提出要立公子章为代王,赵国分为两个国家!每每读到此,我始终想不明白聪明过人的赵武灵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奋斗了几十年辛辛苦苦建立的赵国,为什么要分成两个国家?难道他不知道分裂赵国有什么样的后果吗?

  有人说他是太爱公子章了,我认为不是,其实他主要还是为了夺回失去的权力,他认为只有他才是大赵国唯一的王!除他以外谁都不行!哪怕是他的儿子!

  ▲沙丘宫(今河北广宗大平台村)遗址

  然而历史始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哪怕是强人也不行!这次赵武灵王失败了!

  公元前295年,正是赵武灵王一错二错三错的情况下,导致公子章与赵惠文王为争夺王位在沙丘展开了血战,赵惠文王取得了胜利,而赵武灵王被围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就这样战国时期最优秀的王,在正值壮年时活活被饿死在内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