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一世英名的赵武灵王,最后落得个饿死沙丘的下场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赵武灵王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谥号制度逐渐走向完善,何谓谥号?这是古人死后,别人根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而立的一个带有贬堡涵义的称号。

  谥号有恶谥、美谥、平谥之分,如武、文等都是美谥,一般只有对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要么有经天纬地之才,要么勤奋好学仁惠爱民要么开阔疆土,平定祸乱的帝王才有资格享受如此美谥,而炀、灵等都是恶谥,一般被授予恶谥的君主,都代表这后人对他的否定。

  在历史上,很多君王大多是单谥,而很少有双谥的君主,但赵武灵王就是个意外,他在他的光环中,不仅有着美谥武,也有着恶谥灵,他的一生就如谥号那么如此戏剧性,前期雄才大略,后期昏聩糊涂,竟然活活被饿死于自己的行宫之中,那么当他被困时为什么没有人来救他呢?

  赵武灵王大胆改革得罪太多贵族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在历史上是非常著民的改革,这次的改革著民不仅因为他很成功而且也开了一个实用主义的先河,许多近现代史学家都称颂他向他国学习的行为,梁启超甚至把他吹成“皇帝之后第一伟人”,是不是第一伟人我们不太清楚,但是细数历史上的改革,无一不触动利益既得者们的利益,所以改革自然就会被这群人强烈反对。

  所谓胡服,就是放弃中原人民的传统服饰去穿上那些常被中原人民被当作野蛮人的胡人的服装,这对于讲究华夷之辩的中原人民是难以接受的。赵武灵王还在酝酿这个改革时,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不仅他的宗族之亲觉得难以接受,贵族平民都表示他们不会穿上胡服。

  如赵武灵王的叔父成,就对此强烈不满,赵武灵王就亲自到他的府上去劝说,最后公子成才接受。由此可见“胡服骑射”改革背后的阻力是有多大,他们迫于赵武灵王国君的身份才穿上这些胡服,一旦赵武灵王失势,必然就会遭到这股势力的反扑。

  沙丘政变时,赵武灵王已禅让王位给赵惠文王,已不在是国君

  赵武灵王被困沙丘而死,本就是他响玩骚操作结果玩脱了,闪到了腰。在对于自己身后事的安排上他有着重大的失误,首先他已经立了公子何为下任国君,并且权力交接都已经差不多了,他也做起了太上皇,这是他才想起来,立幼不立嫡这样做好像对不起大儿子,又想着把国家一分为二,大儿子、小儿子一人一半。

  他还在犹豫中,曾经的太子章的野心已经已经快要炸裂,在赵武灵王游经沙丘时发起了政变,但是失败了,于是公子章败逃到了赵武灵王的行宫沙丘,赵武灵王又喜欢自己的大儿子想要为他求情,但是公子成不允,把赵武灵王锁在沙丘之中,并让里面的人全部都出来,于是赵武灵王就这样被饿死在了沙丘之中。

  赵武灵王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求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他忘了自己早已不再是国君,而是一个有名无权的“主父”。况且公子章叛乱在前,赵武灵王为一个叛军开脱这不就是叛国吗?再加上公子成就是最开始反对赵武灵王改革的那批人之一,赵武灵王就要死了,公子成自然是一万个愿意,怎么可能在放他出来。

  况且当困死主父的想法一定是得到了当时的国君赵惠文王的默认,不然就算是这些反对派对赵武灵王不满,也不敢公然弑君。一代雄主前期为国家开疆扩土,各种改革,最后还是死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害人害己,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