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杨秀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杨秀清属于“草根”,创烧炭出身,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却拥有两大优点:一是身份特殊——天父“代言人”。是天国信仰之所在,也是天国人心之所在。二是才能出众——他的军事才能超群,战略眼光独特。
杨秀清的军事能力在太平天国起义得到了充分展现:从广西一路杀到南京,再到北伐、西征,连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之巨大军事胜利,都离不开杨之统筹策划。特别是在“江南大营”攻防战中,当时石达开、秦日纲、李秀成、陈玉成等牛人都有畏难情绪,想避而不打。关键时刻杨秀清力排众异,开打的结果是成功了。解决太平天国的后顾之忧。张德坚《贼情汇纂》评价:“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对其军事才华极为敬佩。
也正是因为这样,东王到后来权势滔天,集政权、教权、军权于一身,可以“节制诸王”。
1856年9月,发生了著名的“天京事变”,杨秀清死于兵变中。杨秀清个人突然死亡是小,而太平天国军民信仰瞬间崩溃却是大事。
然而,尽管随着天京事变杨秀清的死亡,韦昌辉等人被诛,石达开的单飞,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败之路,但为什么还能支撑8年之久?
当然不是清朝不想迅速消灭太平天国,而是他们自身“力单势孤”,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晚清时,清庭的八旗军战斗力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在“正规军”不中用的情况下,清政府只能依靠于地方上的团练兵马而抵御太平军。但他们在江南精心组建的江南、江北大营并不争气,还没有建功立业就被太平军击败。而当时湘军又刚刚组建不久,更是无法形成对太平军的围攻。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好选择了和太平军对峙。
另外,天京事变虽然伤了太平天国元气,但却没有支援太平天国的根基,特别是洪秀全为了“自保”,起用了后起之秀——李秀成和陈玉成。
这对绝代双骄的综合能力加起来,差不多可以比得上杨秀清了。太平天国在这两员猛将的支持和帮助下,不但挽回了败局,而且还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同时,在西南“单飞”的石达开十余万太平军也吸引了不少清军兵力。再加对外方面,列强的入侵,让军无法顾及对太平天国的征讨,最终使得太平天国得以继续坚守8年。当然,这8年只是坚守罢了,最终无法改变灭亡的命运。
陈、李两人注定玩不转,当然不是能力不够的内因所至,而是外因使然:杨秀清死后没有了最高统帅,陈、李两人并没有“节制”所有大军的权力。而洪秀全为了以防后范,玩“封地制”,将军权分散到2700位王爷之手,结果导致各王之间互不买帐,军事指挥失灵,甚至是危难之时都见死不救,最终落得个被湘军各个击破的下场。
天京城破,李秀成被擒后,他在自述中说了12个字:“封王太滥,划地为守,相互争雄”。这12个字破道太平天国真正灭亡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