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太子”袁克定的凄凉晚年:袁克定的晚年
“洪宪太子”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他长期在袁身边出谋划策,是民初政坛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
袁世凯死后,袁氏家族失去了靠山,家境每况日下,后来袁家在河南的家产又被国民党政府没收,昔日呼风唤雨的袁大公子只好靠典当为生。抗战期间华北沦陷,袁氏旧部、臭名昭著的卖国贼曹汝霖为日本人充当说客,劝袁克定把老家彰德洹上村私家花园卖给日本人。袁氏族人为了得些好处,也纷纷纵勇袁克定卖掉祖产,但袁克定坚决不同意,以“先人发祥之地,为子孙者不可擅自出售”为由婉拒了日本人。
这时华北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见袁克定经济拮据,便以高官厚禄诱其出山到华北伪政权任职,以笼络北洋旧部,但世事洞穿的袁克定不愿背个汉奸骂名,也没有同意。后来袁克定还专门登报声明,表示自己因病不问国事,并拒见宾客,据说还有人将刊登他声明的那张报纸装裱起来,题诗表彰他的气节。对此,袁的密友、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曾评论说:“人知梅兰芳蓄须明志,其时北京沦陷八载,克定身处困顿之境,拒任伪职,也是有气节的,可惜知之者甚少。”
建国前夕,袁克定已到垂暮之年,他多年来从不治生计,又有男宠之癖,家产已基本耗尽。天津一住宅售价85万元,全被贴身佣人白钟章领去;家中的一些文物,又被佣人申天柱以供他晚年生活费用为由,借口开一古玩店而全部骗走;其子袁家融,又把仅余的股票全部折价投资于其内兄在天津开的新懋交易行内,当时言明营业所得利润供袁克定余年的生活费用,可以随时支取,但后来袁家融不念其父年迈生活无着,分文不给,致使袁克定两手空空,生活无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张伯驹先生便将其从颐和园寓所接到自家供养,一切生活费用均由张承担。
关于此事,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承泽园轶事》中这样写道:“承泽园位于海淀畅春园稍西北,本是果亲王胤礼的赐园,故名‘承泽’。我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它是张伯驹先生的居所。其内有小楼两重,楼上住的是袁大公子--即袁世凯洪宪称帝时的‘大太子’。袁张两家是至亲,此时大公子孤身无依,故张先生养之。”
进入高龄的袁克定在张家足不出户,每日都以读书自娱,张伯驹交游甚广,家中宾客盈门,袁克定从不下楼参与。全国解放后,曾任北洋政权教育总长的章士钊以中央文史馆馆长的身份,在文史馆给袁克定弄了个馆员的名义,每月有五六十元的生活费。每次领到钱后,袁克定都要全部交给张夫人潘素以贴补家用,但张伯驹总是让夫人将钱如数退回,淡泊如云的张伯驹事后曾对朋友说:“我既把他接到家里住下,在钱上就不能计较了。”1958年,80高龄的袁克定在张家安详辞世,当时只有次妻马彩云在其身边,其后事全由张伯驹代为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