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那些被“清君侧”的大臣们,为什么只有晁错最倒霉呢

  “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本应是正义之举,但总是成为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的主要理由。叛乱者的以此为借口,皇帝身边的大忠臣们也就成为了“清君侧”的对象,其中最著名的几次“清君侧”叛乱有:汉景帝时候的七国之乱;晋元帝时候的王敦叛乱;唐玄宗时候的安史之乱;明朝建文帝时候的靖难之役。

  在以上的几次著名反叛中,可以说汉景帝时候的晁错是最倒霉的一位。晁错在汉景帝刘启为太子时就是刘启的“智囊”,深受刘启的信任,在刘启登基后,马上也进入国家中枢,官拜御史大夫,汉景帝很多事情都单独召见晁错,私下与他商议。晁错为了报答景帝的知遇之恩,也是鞠躬尽瘁,为景帝提出了“重农抑商”、“移民实边”、削藩等主张。其中削藩主张严重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汉景帝一时惊慌失措,竟然听信袁盎等人提议,要处死晁错。此时晁错毫不知情,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腰斩晁错,当时晁错尚穿着朝服。一位忠臣就这样以碧血撒长天,为削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晋元帝被江南王氏家族推上皇位后,王敦势力越来越大,开始有不臣之心,晋元帝司马睿也布置对王敦的防守。于是王敦在时机成熟后打着诛刘隗、刁协的为名的旗号进攻建康。最终王敦的军队取得了胜利,而此时刘隗、刁协就成了王敦进入建康城第一批要处置的人。

  晋元帝司马睿知道二人为忠臣,于是把他们召到了自己的寝宫,拉着刘隗、刁协两人的手,流泪呜咽,不胜悲伤,并劝他们立即逃离建康,以避杀身之祸。刁协说:“臣应当以死节事君,故不敢有贰心而出逃。”元帝说:“现在事逼无奈,不走怎么可以呢?”遂令人给刘隗、刁协人马,让他们自寻生路。刘隗、刁协与晋元帝挥泪告别。

  刘隗行至淮阴,为戍守此地的刘遐所袭击,不得不带着妻子、子女和亲信二百多人投奔后赵的石勒。刁协因为年老不能骑马,而且与人无恩情,晋元帝招募随从陪同刁协时,竟然没人接受差事。才到江乘,刁协就被人杀死,并将头颅斩下送交王敦,由王敦派人收葬。晋元帝知道刁协被杀十分悲痛,更秘密收并诛杀送刁协头颅给王敦的人。由此可见刘隗、刁协虽然一个流落异国,一个身首异处,但是却得到了皇帝的十分信任和敬重,为臣者至此又夫复何求呢?

  安史之乱中的杨国忠是咎由自取,但是即便如此,他的被杀也不是玄宗下的命令,可见连他都比晁错的待遇好。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指出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朱棣造反后,乘着李景隆战败之时,上书朝廷,极力批评黄子澄和齐泰,建文帝便免去二人官职,但仍暗中与二人议事。当盛庸在建文二年在东昌大破燕军后,建文帝在三年正月恢复了黄、齐二人的官职,可是没想到三月盛庸在夹河战败,无奈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职。建文四年,燕军逐渐逼近南京,建文帝谋求与朱棣谈和,便把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又召二人回京,可惜二人未至而南京已失守。

  虽然后来齐泰、黄子澄都死在了朱棣手中,但是建文帝对他们也确实有情有义了,自己江山都丢了,也没有怪罪二人,二人后来也为建文帝尽忠,真算是千古君臣相知的楷模。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以上被清君侧的几位忠臣,除了晁错被汉景帝处死,其他人确实都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所以说一样的被杀,晁错是最悲催的一位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