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后宫秘史:如何打败王皇后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代女皇,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在《武则天如何当上皇帝》里,我们讲述了武则天称帝的经历,那在后宫之战中,柔弱武则天如何战胜王皇后?来说说武则天的这段后宫秘史。
唐太宗逝世以后,按照一般的规定,作为先帝众多嫔妃之一的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为尼。这些出家的嫔妃,都是没有儿子的,如果有儿子就可以随从儿子生活。武则天年轻,但没有为唐太宗生下子女,所以只有随众多的嫔妃进入寺院。以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前景一望可知,有生之年必将伴随晨钟暮鼓,孤灯读经了。
然而,武则天的命运因为与高宗的感情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大约是永徽元年(650),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时候,唐高宗到感业寺上香,于是,跟武则天相遇。这可真是历史时刻,两人的深厚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两地相思,充分发酵。
《唐会要》卷三的记载是:“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有泪无声谓之泣。武则天的默默流泪,一定打动了唐高宗,于是皇帝也顾不得九五之尊,跟着潸然泪下。这个场面,看来有别人在场,感人肺腑。
关于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历史有记载,但很模糊,没有谁知道感业寺的具体方位。
最近有学者怀疑,感业寺本身就是子虚乌有,那是根据另一个寺院“德业寺”编造的。于是,王皇后决定充分利用两人的关系。王皇后当时的问题是在与萧淑妃的争风吃醋中,居于下风。萧淑妃是唐初名臣萧的族孙女,而萧家是南朝萧齐的后裔,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血统高贵。她跟唐高宗感情很好,已经为高宗生了一儿两女。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在讲究家族出身的时代,这可是天大的资本。
当时中国有几大姓为天下所宠信,这就是清河与博陵的崔氏、范阳的卢氏、赵郡与陇西的李氏、荥阳的郑氏和太原王氏。以上姓氏别处也不少,但是只有以上地区的这些姓氏才地位崇高。王皇后不仅出身于地位崇高的士族,她的家族也与李唐皇室早有因缘。王皇后爷爷的兄弟就娶了同安长公主,而正是这位长公主出面向唐太宗介绍,才成就了这门婚事。王皇后在李治还是晋王的时候就嫁给了她,成为晋王妃。李治成了皇帝,她便晋升为皇后。但是,没有资料详细记载,唐高宗为什么不喜欢王皇后。《旧唐书》的《王皇后传》说王皇后“有美色”,《新唐书》的《王皇后传》说她“婉淑”,两者相加,正是贤惠美丽。有这么多重要优点高宗还不喜欢,可能是因为性格与高宗不合。反正,高宗更喜欢萧淑妃,而王皇后虽然身为皇后,但却没有机会为高宗生得儿女。
王皇后对于自己的后位还是很看重的,她在努力斗争,争取赢来高宗的欢心。在她与萧淑妃一对一的斗争不成功的背景下,得知高宗与武则天的关系,于是希望借助武则天离间皇帝跟萧淑妃的感情。她利用自己管理后宫的权力,把武则天接进宫来,让她秘密地蓄起头发。大约同时,也对武则天进行了忠诚训练和教育。对于武则天而言,出家为尼是朝廷的规定,她自己即使不愿意也是无力抗拒的,而现在命运出现了转机,她必须抓住不放。王皇后虽然比武则天还小几岁,但是人家毕竟是皇后,决定着武则天的命运,武则天不管内心如何思想,行为上必须百分之百符合皇后的要求。当王皇后对武则天的一切都满意以后,正式向唐高宗推荐武则天,唐高宗愉快地接纳了武则天,也应该对皇后的开明大方表示了好感。
应该说,王皇后的用间政策成功了一半。武则天成功地离间了萧淑妃与皇帝的关系,从此以后武则天跟唐高宗如胶似漆,亲密无间,萧淑妃果然被冷落在一旁,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和洋洋得意。王皇后这个时候一定得意非常,暗暗夸奖自己聪明能干,手腕高明。但是,王皇后的理想不是仅仅离间,她要完整地夺回属于自己的皇帝。按照她的设计,武则天完成离间任务以后就应该自动离开,把空出的位置留给自己。但是,她越观察越发现,她最后的愿望没有希望达成,因为武则天没有这个意思,她似乎要永久地占有皇帝。
我们今天无法了解,当初王皇后给武则天到底交代了什么任务,武则天是否没有完整地完成任务,或者是中途背叛。就像我们看到的间谍影片那样,能干的间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现了真相,于是自己背叛了原来的组织,成为组织追杀的对象。王皇后现在决定对武则天展开斗争,并且与萧淑妃建立了统一战线,同仇敌忾,携手打击武昭仪。但是,高宗挚爱武则天,王皇后和萧淑妃联合起来也不能取胜。《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记载:“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她们的斗争方式似乎很单一,就是找机会说武则天的坏话,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在皇后和武昭仪之间,皇帝更加倾向于武则天。这里,感情因素显然是主要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看来是王皇后没有想到的。那么她最初的战略设计,在这个时候也显露出缺陷。她与唐高宗的问题,此前与萧淑妃的竞争,后来与武则天的竞争,其实质都是感情竞争。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重要的条件其实是唐高宗。
但是,她的战略既考虑了唐高宗的感情,利用武则天就是看中了武则天与唐高宗的感情;同时又忽略了唐高宗的感情,他既然喜欢武则天,又怎么会舍弃武则天回头来找王皇后呢?难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萧淑妃和你王皇后两个女人不成?与此同时,她更没有考虑武则天的感情。是不是王皇后认为武则天各方面的条件加起来是不利的,武则天没有长久的竞争能力呢?完全有可能。
这说明,结婚多年的王皇后对于感情问题还相当无知,她一定更相信,门当户对这些外在条件才是感情的基础。所以在她看来,萧淑妃有南朝皇家背景,有萧瑀这样的爷爷,在竞争中击败自己是有必然性的;而武则天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父亲虽然是唐朝开国功臣,但是已经去世很多年,武则天本人既当过太宗皇帝的才人,自身也年纪偏大,总之不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她说不定还认为,武则天这样的人,在内宫找到一个安身之所已经是很大的奢望了,不该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想法,不可能不对皇后大人礼让三分。王皇后在感情竞争方面,想的大约都是非感情的因素,所以当她发现武则天跟皇帝彻底好上了的时候,肯定是恼羞成怒的。自己的感情问题靠别人去解决,这是王皇后的根本问题所在,有人说她利用武则天是引狼入室,其实关键是她的方针政策的南辕北辙。这是王皇后自己犯的错误,不能怨武则天背信弃义。
过去,在这件事情上,人们似乎习惯指责武则天,其实就道德而言,王皇后的行为也不高尚。其一,她当然知道武则天的背景,知道武则天与高宗的结合有悖伦常,但是她为自己的利益还是利用了武则天。第二,武则天与高宗的感情也是感情,企图用别人的感情为自己的感情服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利用甚至玩弄别人的感情在道德上也无立足之处。当然,本质上说,这是一个感情问题,不完全是道德问题。道德有是非,感情是无是非的。
另外,王皇后其人,有天然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太骄傲。《新唐书》卷七六《王皇后传》说:“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而母(魏国夫人)柳奭见内人尚宫无浮礼。故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由是后及妃所为必得,得辄以闻,然未有以中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也说:“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奭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王皇后在家世、出身、与皇室的关系以及年轻漂亮等等方面都拥有武则天比拟不了的优势条件,但是,为什么她就是竞争不过武则天呢?从他家人的习惯行为,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他们是一个傲慢的家族,在内宫之中,不礼待其他人,更不可能去讨好别人。
而武则天既没有骄人的家族传统,也没有当朝的宰相舅舅。武则天的家世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父亲武士(寻+蒦)虽然早年参加了晋阳起兵,但如今已经去世多年,她的哥哥们也谈不上什么势力。武则天在深宫之中,没有任何依靠,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她除了依靠跟皇帝的感情,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呢?只有用自己谦卑的姿态,笼络身边能够笼络的小人物。结果,她得到了众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武则天对于王皇后斗争的胜利,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平民战胜了贵族。
武则天在深宫之中独立奋斗,除了皇帝因为情感的关系能够对她施加一定的保护以外,武则天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奋斗。这场竞争对于武则天与对于王皇后等人而言竞争性质大有不同。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而言,即使皇帝不爱,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损失也仅仅是部分而已。但对于武则天而言,如果皇帝跟她没有了感情,她可能丧失一切。皇帝一旦不喜欢,武则天没有朝廷内部力量的支持,只能独自受罪。
而后宫情感问题,毕竟也可以跟政治建立联系。王皇后不就是通过舅舅和长孙无忌的努力,把李忠过继给自己并立为太子,给自己加了一道安全索吗?类似的行为没有朝廷大臣的支持,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这场竞争是武则天的生死之战,却只是皇后和萧妃的争宠之战。性质不同,奋斗的程度就会不同。武则天全力以赴,争取所有的小人物,运用一切办法加深与高宗的感情,终于取得了胜利。比较起来,武则天是弱势的一方,这一点十分值得强调。后来武则天胜利了,她后来甚至很蛮横,但开始的时候,她的确是弱势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