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凿壁偷光的那个人,老了却贪污腐败为世人唾弃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大人们讲那些古代的故事,其中就肯定包括了“凿壁偷光”,这个激励我们好好学习的名人事迹。“凿壁偷光”故事的主人叫作匡衡,此人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而古代是没有灯的,匡衡的家里自然也买不起蜡烛,聪明的匡衡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来借邻居家的光读书。
此外,匡衡还到县里一位家里有很多书籍的大户人家,去做不要报酬的工人,主人家听后十分感动,就用书资助匡衡,并且不要报酬。最终凭借着多年的苦读,匡衡考上了功名,并且凭借学问官至宰相。
这是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长辈们通常以此来教育小朋友学习匡衡的读书精神。但这个故事的另一半却很少人知晓,匡衡凭借自己的苦读,学到很多知识后便去考取功名,最终考了九次才中了丙科,且获得的官职很小。但匡衡对《诗经》理解十分透彻,并为当时人们称颂,也得到了当时身为元帝的青睐。
汉元帝即位后,便给匡衡升官至郎中,并委以重任。此时的京城长安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趁机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并得到汉元帝的赞赏,得以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往后几年,凭借汉元帝对《诗经》的喜爱,匡衡官位直至宰相。此后,匡衡经常上书表述自己的意见,并为国家发展做出许多贡献。
但是,转折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谁也没有想到,因为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而被封为安乐侯的匡衡竟然是个贪心之人。汉元帝原本封其土地三十一万亩,但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计簿已定而背法制,专地盗土以自益,及赐、明阿承衡意,猥举郡计,乱减县界,附下罔上,擅以地附益大臣,皆不道。)
时值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司隶校尉骏等人便以匡衡“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为理由弹劾他。汉元帝听说此事之后,大为震怒,当即下令将匡衡贬为庶人,遣返回家乡。没有几年,匡衡便病逝在家乡。(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一代汉朝励志人物,就这样在其年老之时因为贪污腐败而为家乡之人唾弃,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也对不起自己为了当官所付出的所有的努力。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想要为国效力,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的精神修养的培养,这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