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世奎:天津“八大家”之一,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
华世奎(1863-1942)近代天津著名书法家。字启臣,号璧臣、思闇。祖籍江苏无锡,后迁居于天津。1864年生于天津老城厢东门里。汉族。天津“八大家”之一。因家资丰厚,家中常聚各方名士吟诗谈词。
16岁时得中秀才。19岁时中举人由内阁中书考入军机处,荐升为领班章京。1911年奕劻组亲贵内阁,又被升任清内阁阁丞。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时,升正二品。“百日维新”后,以省亲为名弃官隐居天津,在意租界购置房产,以清朝遗老自居,自号“北海逸民”,终生不剪辫子,不用民国年号,不再入仕,不再参与政事,惟以诗文、书法自娱。
华世奎作为名书法家,订有“笔单”,往年天津各南纸局多代收书件。在当时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并称为四大家。因自小父亲对他寄望颇高,4岁时就指定书目让他学习,经常站立书写,腕力、臂力达到超人程度,为日后成为津门四大书法家之首创造了条件。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被国家定为中华历代名匾。东北角的“正兴德”茶庄、估衣街的“德昌公”等著名商号匾额招牌题字也都是他的手笔。
华世奎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和探索,将苏东坡的巧结构和篆隶的笔法与颜的拙字相结合,形成了拙巧相间的“华体”书法;而且在理论上总结出了富于自己个性内涵的六种笔法,即“提、按、顿、挫、内颤、外颤”。他为人写了许多牌匾和碑记、墓志铭等,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可资纪念的文物。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著有《思闇诗集》留世。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各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如《津门华世奎孝经帖》等等。
华世奎对天津的文化事业十分关心,经他主持的有“崇化学会”、“国文观摩社”、“城南诗社”等文化团体,并长期作文庙主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在做人方面可谓楷模,在他身上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程克任天津市长时,因受商震嘱托,每月从市财政局给华世奎拨出千元,用以其生活之需,被他坚持拒绝。于是后来每月拨出600元为崇化学会经费,余款400元为文庙修缮费,直至日本侵入天津为止。
1942年春夏之交,华世奎故于天津里第,终年79岁。其家属及在津遗老联名向伪满溥仪请谥,得赐予“贞节”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