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唯一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的人竟是他!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功勋卓著。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说的就是郭子仪。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从军六十余载,身系国家安危三十年,再造了盛极而衰、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长期担任宰相和统帅的职务,被皇帝封汾阳王、尊为“尚父”。特别是,他功高盖主天下无双,但皇上不猜疑他;他的地位达到了人臣的顶峰,但百官不妒忌他;他穷极奢华尽情享受,但人们不非难他。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小编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忠勇爱国

  叛“安史之乱”出师便旗开得胜的郭子仪,在“安史之乱”发生不久,就立下盖世奇功,让即将颓废灭亡的唐王朝又重新站稳脚跟,趋于稳定。但当时的唐王朝皇帝唐肃宗却不是个开明皇帝,尽管其曾经在郭子仪大败叛军,凯旋归来时曾经信誓旦旦对郭子仪说:

  “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肃宗宠幸宦官鱼朝恩,听信其谗言,还是找理由罢免了郭子仪的兵权。只是国家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河东又闹叛乱,不得已中,肃宗又不得不起用郭子仪,郭子仪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忠勇为国,又一次成功平定了叛乱。使得唐王朝又度过了一次危机。

  二、宽仁爱民

  他对待士兵,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处处以身作则,做士兵的榜样。并且领兵打仗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当时,连年战争,农村经济破坏,农民生活困难,负担很重,筹集军粮非常不易。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不顾自己年迈力衰,亲自耕种。在他的带动下带领下,官兵在休战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动乱时期,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这点真和

  “南泥湾”精神异曲同工。

  三、不报私仇,不计前嫌

  安史之乱爆发后,时在西北履任的将领郭子仪、李光弼上书,希望朝廷能命他们从朔方出兵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并请求唐军严守潼关,等唐军端掉安禄山老巢后再前后夹击。但可惜的是当时的朝政被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把持,唐玄宗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李隆基还是认为郭子仪很重要,便下诏命郭子仪转任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升任检校朔方节度使,这样直接成了李光弼的上级,李光弼担心被整,就解剑进了中军帐,下跪请罪说:末将以前得罪大将军,如今甘愿一死,只希望您能放过我的妻子儿女。郭子仪走下堂来,握着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主上受辱,情况危急。将军治军之才在子仪之上,希望将军能担当大任,我又怎么能因个人私怨报复你呢?说罢从案上拿了一份奏表给李光弼看。李光弼一看,眼泪就下来了。

  原来,郭子仪在他来赔罪之前就写好了奏表,认为李光弼是难得的将才,请皇帝任命他为河东节度使。朝廷批准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使,加御史大夫,兼云中太守。于是两位大将冰释前嫌,同心抗敌,联手击败了安禄山手下大将史思明,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

  历朝历代都有名将出现,但只有郭子仪才能与李靖比肩。因为他俩不仅能征善战,更可贵的是深谙人性,懂得如何与老板和同僚相处。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能建立功名且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