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如果多活30年,会不会一统天下?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秦惠文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秦惠文王,于周显王三十二年,即公元前337年即位,初称公,十三年后改称为王。有赖商鞅变法,惠文王即位时秦国已经强盛。最重要的标志便是秦人在惠文王时代彻底夺取河西之地。此时列国形势也对秦国颇为有利,如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已经日薄西山,赵国还未进行胡服骑射,韩国饱受魏国摧残还未恢复,楚国正在进行对越战争,燕、齐两国不与秦国接壤。当然,为了阻隔秦国东出,东方六国还是面和心不和地联合了起来,是为合纵。不过,在魏国人张仪的帮助下,秦国见招拆招将其轻松破解,是为连横。在秦国不断东出的攻击下,魏赵韩三国岌岌可危。不过秦人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战果,原因之一便是秦人有后顾之忧的牵扯,即西戎。说来也巧,在彻底解除后顾之忧的第10年,秦国便发动了决定天下归属的长平之战。
秦人大规模对战西戎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秦穆公时。当时秦国东出扩张失利,不得不调转枪口向西发展。史载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以武力迫使“八戎来服”。对八戎,《匈奴列传》里如此解释,“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绵诸:活动于今甘肃天水。因为秦人的祖地秦邑(张家川)靠近天水,故而二者之间的争斗最久。所以秦国强大后,绵戎当为第一个目标。《吕氏春秋》记载了秦国如何用女色降服绵诸戎,“秦穆公时,戎强大,秦穆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至,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当然,这仅仅是降服。戎人降服秦人一般是因为秦人强大,换言之秦人衰弱时,他们便会蠢蠢欲动。后来,秦国频繁发生夺位事件,绵诸再次骚扰秦人,二国重新交恶。秦惠公五年,即公元前395年,秦人彻底消灭绵诸。
绲戎:“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后来,秦人始终不能将其消灭,只能将其驱逐到河套匈奴之地。
朐衍之戎:位于今定边、盐池。先前,秦穆公讨伐西戎,朐衍之戎选择了归附。秦惠文王时,曾向其进献五足异兽。
翟戎:游牧陕北一带,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即是受到此族的压迫南下迁徙到岐山的。秦穆公时臣服,秦献公时为了多会河西振兴秦国,他首先选择解除后患,发兵攻打翟戎,灭之。
豲之戎:《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其地在渭州襄武县东南三十七里。秦孝公元年,即公元前361年被灭。
乌氏戎:秦穆公时臣服,秦惠文王时被灭国。作为戎人,乌氏善于畜牧,为后来秦国征战提供了大量战马。
大荔戎:先居住于延安以及庆阳一带,后来迁徙到今大荔县。因为大荔戎位于秦晋两国边界之间,受到两国蚕食,估计在公元前330年秦国取得河西之战的全面胜利即被吞并。
义渠戎:大致疆域为平凉、庆阳、固原、吴中、延安、彬县、长武、旬邑等地。单看义渠戎立国的位置就可看出他对秦国的威胁十分严重。实际上,每当秦人发兵东出,与东方六国征战的时候,义渠就经常派兵偷袭秦人后方。所以,在义渠被消灭之前,秦人往往重复用兵:取得东方战场的胜利后,便调转枪口攻击西方的义渠。两国最惨烈的一次交战是在秦惠文王十一年,即公元前327年,秦人调集重兵终于逼降义渠,并将其设为县级政权。不过,义渠很快迎来了转机。公元前318年,三晋联合楚、燕攻秦。义渠趁秦人发兵东向,趁机再起,并击败秦军留守部队。后来,秦惠文王战胜五国联军,旋即再次发兵西进,一次性便攻占义渠二十五座城池。义渠戎国从此势力大衰,仅能苟延残喘。公元前310年,即秦惠文王病逝当年,秦人第四次发兵西进攻义渠,义渠再一次受到严重削弱。不过,义渠的转机又来了。
公元前306年,楚、齐、韩三国缔结军事同盟,准备对付秦国。一时间,秦人陷入东方与西方的夹击中,主少国疑的秦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这时,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出手了。趁着义渠戎王朝拜之机,宣太后施展了一出“美人计”,利用自己风华绝代的美丽和丰满诱人的胴体,成功地俘获了年轻的义渠戎王,并将其牢牢地笼络在秦都咸阳。日日笙歌之下,义渠王放松了警惕,并和宣太后生了两个儿子。公元前272年,即秦国筹划长平系列大战前夕,宣太后获知义渠戎王准备逃离。在国家利益面前,宣太后抛下儿女私情,将义渠王诱杀于甘泉宫。随后,宣太后发兵将义渠国彻底剿灭,并在义渠故地设置了陇西、北地和上郡三郡。从此,秦国再无后顾之忧,终于全身心底地投入到了对东方六国的征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