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敢当皇帝却让妻子做起了皇后,乱世枭雄李茂贞
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59年),是晚唐相对清明安定的时光。有“小太宗”之称的宣宗,励精图治,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大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宣宗时期,唐朝出了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大中六年(852年)出生的安徽人朱温,一个是大中十年(856年)出生的河北人李茂贞。后来,此二人均成长为乱世枭雄,在相互争锋中导致了大唐帝国的灭亡。
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早年从戎,后在镇压黄巢起义中屡立战功,得到了僖宗的赏识和器重,历任武定军节度使、凤翔陇右节度使,封陇西郡王,同时还被赐国姓李,名茂贞,字正臣,成为一个有地盘、有军队、有名望的大军阀。
凤翔,是唐朝重镇,镇下数州,西依六盘山,南靠终南山,有渭水之利、秦岭之险,是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有了资本,李茂贞野心膨胀,开始四处用兵,先后攻占了兴元(今陕西汉中)、凤州(今陕西凤县)、洋州(今陕西西乡)、泾原(今甘肃泾川)等地,势力直抵长安,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
僖宗死后,其弟弟昭宗即位,志在执掌朝纲,重整河山,挽回李唐皇帝的颜面。然而,大唐帝国自黄巢起义后,皇权扫地,大厦倾危,各地军阀尾大不掉,昭宗有心无力。特别是距离长安最近的李茂贞,仗着近水楼台、实力雄厚,多次对朝政指手画脚,大放厥词。昭宗与李茂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
“茂贞地大兵强,而唐力未可以致讨;凤翔又近京师,易以自危而难于后悔”,这是昭宗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然而,李茂贞的跋扈无礼,最终让血气方刚的昭宗忍无可忍,“吾不能孱孱坐受凌弱”(《新五代史·李茂贞传》)。痛定思痛,昭宗决定孤注一掷,命朝廷大军灭掉李茂贞,结果遭到惨败。李茂贞乘胜杀进长安,逼着昭宗赐死了几个跟他作对的高级官员,才罢兵回凤翔。
此后,李茂贞与昭宗的斗争仍在不间断地上演,昭宗虽然殚精竭虑,连出怪招,但屡战屡败,最后不得不封李茂贞为岐王,兼侍中,加中书令。这样以来,李茂贞便与梁王朱温旗鼓相当,二人都想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昭宗虽然无权无势,但毕竟还有皇帝头衔这个招牌,成为朱温、李茂贞争夺的王牌。
朱温想把昭宗弄到洛阳,李茂贞则想把昭宗弄到凤翔,二人各不相让。当时,朝中分为两派,一是以宰相崔胤为代表的“挺朱派”,一是以宦官韩全诲为代表的“挺李派”,朱温、李茂贞在外面斗,崔胤、韩全诲则在里面争。天复元年(901年),韩全诲软禁昭宗,崔胤急忙请朱温救驾,十二月,韩全诲索性挟持昭宗去了凤翔,投奔了李茂贞。由此,昭宗成为李茂贞手中操控的傀儡。
李茂贞得了便宜,朱温岂能善罢甘休?随即,朱温率大军围攻凤翔,李茂贞虽然强大,但朱温更强大,双方打了一年多,李茂贞连遭败绩,被迫于天复三年(903年)正月向朱温求和,昭宗落入了朱温之手。朱温由此成为天字第一号的军阀头子,而李茂贞从此实力大减,一蹶不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朱温从容灭唐建梁。
一石惊起千层浪。朱温灭唐,自立为皇帝,举国震惊,称帝之风迅速蔓延,“诸侯之强者皆相次称帝,独茂贞不能,但称岐王”(《新五代史·李茂贞传》)。
李茂贞雄霸一方不称帝,仍以昭宗所封的岐王自称,表示了仍以大唐旧臣自居,在政治上跟朱温政权划清界限;再者,他也确实被朱温打怕了,底气不足,不敢贸然称帝跟朱温分庭抗礼。虽然不称帝,但李茂贞却在自己的独立王国活得像个皇帝,设置官署,设立百官,该上朝上朝,该视察视察,“出入拟天子”(《新五代史·李茂贞传》),车辇、仪仗、服侍、乐队等都是皇帝的规格。
此外,李茂贞还做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以妻为皇后”(《新五代史·李茂贞传》)。李茂贞之妻,姓名、出身、背景不详,但从李茂贞出身和早年经历来看,估计其妻应是普通家庭妇女,多年来与丈夫风雨同行,恩爱有加,不离不弃,见证了丈夫从一个底层士兵成长为一字王的辉煌历程。李茂贞虽然没有称帝,但念及爱妻几十年的关怀和支持,毅然让她做了没有皇帝的皇后。
然而,李茂贞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他宽仁爱物,轻徭薄赋,百姓爱戴,但在弱肉强食的年代,他的地盘越来越小,从最初的二十几个州,缩小到了七个州。后梁灭亡后,李茂贞以大唐岐王身份归附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见他不忘大唐,又是叔辈,故对其非常尊重,改封其为秦王,终年六十九岁,谥曰忠敬。
李茂贞经历极其复杂。唐朝存在的时候,他为皇帝灭过贼护过驾,也祸害过皇帝践踏过皇权,为了跟朱温争权夺利,甚至挟持过皇帝,唐朝的覆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离开唐朝的日子,他心性大变,仍以大唐遗老自居,不跟朱温政权合作,宽政安民,一心向佛,并花巨资修复了法门寺。作为一路军阀,他有野心,但也有自知之明,并得以善终,是唐末藩镇割据阀中较幸运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