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晋朝叛将苏峻为何能“死后封神”甚至还和尧帝共享香火

  苏峻叛乱,是东晋初年的一次大规模内战。

  内战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晋明帝去世之后,愣头青庾亮把持朝政,雄心勃勃地想干一番大事业,打算拿下荆州的陶侃,可他的兵力有限,实力不足,所以图谋吞并苏峻的兵力。一开始,苏峻的态度是忍让,甚至表示愿意北上抗胡,远离朝廷里这一摊乌烟瘴气的事,可是偏执的庾亮寸步不让,步步紧逼,苏峻被惹毛了,干脆反了,一招回马枪差一些把东晋帝国扎个透心凉。陶侃、温峤、郗鉴、庾亮、王导。当时的大佬轮番上阵,明的暗的都用,也难以消灭敌人。就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苏峻有一次喝酒喝大了,竟然亲自上阵冲锋,结果被乱军之中投来的两只长矛刺于马下,当场被乱刃分尸。

  站在东晋朝廷的立场上,苏峻当然是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挫骨扬灰也不解恨。有意思的是,苏峻死后,民间却自发为其立祠,尊其为苏侯神,朝廷也没有阻止。进入刘宋王朝之后,苏侯神一度进入宫廷,得到了官方的承认。在江北的青州,苏侯神甚至可以和尧帝一起享受香火祭祀。

  苏峻

  苏峻为什么有祠?

  作为一个历史问题,它太细小,细微到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在《东晋门阀政治》当中,田余庆老先生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只是一带而过。为了搞清楚这个疑问,俺试着查阅了一些资料,很意外,真有人研究过这个小问题。

  在1994年第4期的《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王健秋发表过一篇文章——《苏峻何以有祠:晋史札记》。主要观点如下:

  为什么民间给苏峻立祠,朝廷却不禁止?因为晋人立祠自由,不必经过官方批准;封建社会提倡的忠、孝、义等伦理道德观念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不忠未必不孝,不孝未必不义,占一头就有立祠的资格,苏峻作乱固然可恨,但他造反也是被逼无奈,有让人同情的地方,朝廷在某些方面也是理亏的。

  不过,作者很谦虚,在文末说这些观点只是推测,不能当成定论。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在2016年第12期的《中国地名》上,陈圣宇发表过《六朝民间巫觋鬼神崇拜与地名——以蒋子文和苏峻为例》。

  我们来说说蒋子文是什么人。

  蒋子文是汉朝末年的一个小官,酗酒,好色,属于有点儿作的那种人,经常说自己骨骼清奇,死后能成神。有一次,他在钟山附近讨伐一股土匪,额头被射伤了,他当时没当回事,拿了一根布条就缠头上止血了。估计是伤口感染,没过几天他就死了。死后,蒋子文的鬼魂继续发扬作妖的精神,作得变本加厉,威胁孙权给他立祠,孙权不答应,他就不停地作,孙权招架不住,只好给他立祠封神——这也就是两晋南北朝时代盛行于江东的蒋侯神。

  由此,陈圣宇引出了一个结论——两晋南北朝时代,江东流行巫鬼崇拜,有为败军死将立祠的传统,所以苏峻有祠不足为奇。

  然而,蒋子文是为讨贼而死,算是“英烈”,而苏峻是叛逆,把这两个事例放在一起推导出结论是不是不合适呢?但是,此文提供的巫鬼崇拜的这个角度很清奇,于是,沿着这个角度继续深挖,果然找到了有意思的料——两晋南北朝时代,江东的确流行巫鬼崇拜,民间喜欢建一些奇奇怪怪的淫祠,但是对象不限于败军死将,有些生前作恶多端的大奸大恶之辈死后也能被封神——但是是凶神——享受香火祭祀,比如后赵帝国的残暴皇帝石虎,以及年代稍远一些的汉末董卓。

  把这些资料结合起来,再结合苏峻叛乱造成的影响,答案似乎就呼之欲出了。

  苏峻之所以有祠,主要是因为:

  其一,对于苏峻叛乱,朝廷也是有过错的,甚至在十几年之后,叛乱期间被裹挟的晋成帝提到苏峻,言谈间也透露出对苏峻的理解,外加当时立祠比较自由,不用经过官方批准,所以朝廷并没有禁毁苏侯神。

  其二,叛乱之前,庾亮清洗宗室,一些藩王得到了苏峻的庇护;叛乱期间,苏峻似乎做过发放物资以笼络人心这样的事,可能对有些人有恩;叛乱结束之后,苏峻的一部分旧部被老谋深算的王导收编了;江东流行巫鬼崇拜,苏峻叛乱造成了大量的伤亡,给平民百姓造成了沉痛而持久的伤害。

  也就是说,最有可能给苏峻立祠的就是这四类人:被苏峻包庇过的藩王;受过苏峻恩惠的平民;苏峻的旧部;被苏峻伤害过的平民。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苏侯神信仰当时盛行于建康周边,以及江北的青州地区(苏峻发迹于青州,他的旧部当中有很多青州人)。

  至于苏侯神信仰进入朝廷,得到官方的认可,那是进入南朝之后的事。朝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把苏峻当成战神加以供奉,祈求出师大捷。

  可见,说起战斗力,苏峻真是响当当的,可惜因为朝廷里那一摊子乌烟瘴气的权力斗争,这样一个人没有被用到正经地方,最后被内耗干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