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司马懿诛杀了曹爽,为什么夏侯家族不救援?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操打天下,曹氏和夏侯氏家族是子弟兵;曹魏建国后,曹氏和夏侯氏是宗室贵戚。“一人升天,仙及鸡犬”的不少,但大多数还是凭借自己的战功取得荣华富贵。曹氏和夏侯氏在朝野的势力,那是不用说。即便是曹魏后期,宗室衰败,但还是很具实力。但曹爽被诛杀,曹氏及夏侯氏大多都袖手旁观。这个事值得说道说道。这事也没必要扯得太远,就从曹爽接受托孤重任,辅佐幼主开始吧。

  魏明帝临终托孤,本意是以叔父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以曹氏宗室及夏侯氏家族为辅佐。但由于曹宇推辞,改以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辅。同时罢免曹宇等人官职,驱逐出宫,这一折腾,直接把曹爽与曹氏及夏侯氏家族的其他宗室放到了对立面。在曹爽主政的前期,还能够谦虚谨慎,遇事与共同辅政的司马懿一起协商,征询他的意见。但随着曹爽声誉日隆,开始专横跋扈,不再尊重司马懿,大多时候,曹爽确定的事情,仅仅让司马懿走一个流程,履行一下手续。特别是曹爽软禁了郭太后,日常行居又自比皇帝,引起了宗族及旧臣的不满。曹爽任用亲信,凭自己的喜好随意任免官吏。不仅让自己的兄弟曹羲、曹训全部掌控禁军,而且将曹叡时期废弃的一些闲人,如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人招为心腹,担任要职。

  还用何晏负责选拔官吏,以至于把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全部排斥在外。逐渐地曹爽用自己的兄弟掌管军队,用自己的亲信担任要政,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就成了摆设。不仅司马懿感觉不爽,就是其他朝臣和曹氏宗族也对此耿耿于怀。等到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所有的朝臣和曹氏宗族袖手旁观,也就不足为奇啦。其实,司马懿政变之前,并不是没有人提醒曹爽。曹爽的弟弟曹羲就多次劝谏,并说娇淫奢侈容易导致祸患。但曹爽不听,曾经私自带走魏明帝七八个才人做自己的妻妾,饮食、车马、服饰都与皇帝类似。如果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还仅仅是在谋划阶段;曹爽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在弑君篡位的路上了。

  曹爽的同乡大司农桓范也认为他们兄弟掌握朝政和禁军,不宜一同外出。但曹爽自以为权势熏天,没人能把他如何。司马懿又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骗过了曹爽。在政变之后,曹爽失去了对禁军的控制。在外仅有其表弟、征西将军夏侯玄还掌握部队。关键是曹爽兄弟自己并没有打算对抗司马懿,在司马懿的游说、诱导下主动投降。等到司马懿完全掌控了局面之后,才诛杀曹爽及其亲信,并灭其三族。此时,即便有人想替曹爽等出头,也失去了机会和能力。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此时的曹爽已经成为了权臣,逆党,是朝野的公敌。铲除曹爽集团是大多数曹氏宗族和旧官僚士族的心愿。政变之初,司马懿就控制了曹爽的亲信势力,否则,老谋深算,深思熟虑的司马懿也就不是司马懿啦。曹爽被诛,其残余势力,几乎没有反攻倒算的胜率,只能是自取灭亡,做曹爽的陪葬品而已。失去了利益的基础,以利益为连接的纽带自然断裂。在利益面前,啥血缘、姻亲等等,都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