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曾经明朝与清朝和谈,为什么崇祯就是不同意呢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与清朝和谈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直以来,在网络上提起明朝,出现了不和亲、不割地、不议和的豪言壮语。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明朝是否真的出现了远迈汉唐的情况呢?其实在历史中,明朝曾经与蒙古俺答汗部、后金政权、清朝议和。但明朝始终放不下天朝上国的架子,其实这种死要面子式的外交逻辑,至于了唐宋元明清等一系列的政权。明朝曾经与清朝议和,而且条件非常的合适,明朝崇祯皇帝为何不同意呢?

  一、皇太极和满洲贵族们不愿意南下

  在崇祯皇帝在位的最后几年,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在帝国的内部,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如同星火燎原一般,明朝各路军队疲于应付。在帝国的外部,清朝军队先后几次击败明朝军队,明朝军队在关外仅剩下了宁远地区。内忧外患之下,明朝处于风雨飘摇的局面。此时,盘踞东北地区的清朝主动示好,表示愿意与明朝议和。对于清朝抛出的橄榄枝,明朝最高层没有完全相信,但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饥不择食的明朝也顾不得挑挑拣拣。公元1642年,明朝派出了一支中高规格的代表团访问清朝。作为清朝的皇帝,皇太极的热情表现让明朝使臣受宠若惊。明朝使臣即将抵达沈阳的时候,皇太极特意率领文武官员出城20里迎接,而且对明朝使臣的态度非常热情。

  皇太极的热情迎接让明朝使臣感觉这是一个好兆头,毕竟明显处于劣势状态。其实,明朝对清朝内部的矛盾并不了解。处于大家的预料,包括皇太极在内的满洲贵族们,都是主张与明朝议和的,他们对明朝的土地不感兴趣,对目前的状态已经非常满足。真正主张继续南下的官员,反而都是投降清朝的明朝将领们,例如祖大寿、范文程、孔有德等人,这些汉族官员们积极怂恿皇太极南下。皇太极本人并不想占领人口众多的明朝,自己部族的人口太少,皇太极担心自己的部族会淹没在明朝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出于各方面的考虑,皇太极是主张与明朝议和的。因此在明朝派出了代表团议和,皇太极积极迎接。

  二、双方谈判的价码很接近,但明朝放不下架子

  皇太极与明朝官员们进行了谈判,在谈判中,清朝迫不及待的说出了自己的价码: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宁远、塔山一线为边境,保证互不相侵。第二,明朝人口逃进清朝境内,清朝会遣返回明朝。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万两白银和1万两黄金,换取清朝的1000斤人参、1000张貂皮。第四,明朝崇祯皇帝本人或者明朝内阁高官,前来辽东与皇太极会盟,双方宣誓为兄弟之国。了解宋朝历史的朋友肯定发现了问题,皇太极提出的条件,简直就是宋朝和辽国达成澶渊之盟的翻版。对于清朝方面提出的要求,明朝代表团官员是没有意见的。清朝所说的地盘已经在清朝的控制之下,即使明朝不同意也没有什么意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万白银,这比明朝维持庞大军队的开支小得多。

  按照明朝代表团的设想,如果能够达成和谈,明朝军队能够抽身出来,全力围剿李自成和张献忠。对于明朝来说,这个价格是非常公道的。但是第四条太重要,明朝代表团不敢做主。后金的创始人努尔哈赤曾经向明朝称臣,现在要与明朝平起平坐,这个问题太重要,明朝代表团表示要回去商议。明朝代表团把皇太极的意见写成了书面材料,汇报给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这位尚书大人把材料整理成公文,准备第二天秘密上报给崇祯皇帝。但陈新甲的仆人不了解情况,把极度机密的的文件当成了公开文本传了上去。结果第二天,明朝中高层官员们都知道了这件事。“义愤填膺”的明朝官员们纷纷弹劾陈新甲,作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崇祯皇帝把责任都推给了陈新甲。

  三、皇太极去世以后,清朝迅速改变了态度

  崇祯皇帝是一个不想担责任的人,他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陈新甲,而且最终杀掉了这位忠心耿耿的官员。既然谈判的道路已经断绝,明朝就只剩下整军备战这一条路。当时,宁远地区就剩下了吴三桂的3万多军队。公元1643年,清朝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清朝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争论。经过权力重新划分以后,6岁的福临继承了皇位,皇叔多尔衮负责辅政。多尔衮与皇太极不同,多尔衮受汉族官员的影响很大,一心想南下进攻明朝。不久之后,李自成的农民军逼近京城,崇祯皇帝渴望南迁,但是没有成功,最终死在了煤山。得知明朝发生了这样的变故,多尔衮几乎集结了国内所有的青壮年,亲自率领大军日夜兼程。此时的吴三桂暗中求援,著名的山海关大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