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契丹族文化:契丹百万人口竟然只有两个姓氏吗?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到公元1125年辽亡,辽王朝已过去八百多年了,虽说它所创造的许多辉煌被无情的岁月尘封起来,但一些独具特色的治国方略及习俗却没有被所湮没,至今独领风骚。可是你知道曾经拥有百万人口的契丹民族只有两个姓吗?一个是耶律,另一个是萧姓。巴林左旗宣传部长、文联主席李树成,对契丹族的姓氏起源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他说,早期的契丹族无姓氏,初期常以地名为姓,建国前后才出现耶律和萧姓。其中,耶律姓与今西拉木伦河有关,先为部族之名,再为部落之名,后来为氏族之名。耶律为契丹语,兼称汉族的刘氏。《辽史·后妃传》中对此有明确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姓。”

  契丹人除了用本族的耶律和萧两姓以外,还接受过中原王朝的赐姓。契丹建国前曾附于中原唐朝,一些上层人物便接受唐朝赐予的李姓。此外还有孙姓,后来进入契丹萧姓。金灭辽,契丹成了被统治民族,除一些上层人物被赐金之国姓完颜外,绝大多数契丹人把耶律姓改为移剌,萧改为石抹。到了元朝,由于把契丹族列入汉人中,因此耶律、萧主要改为刘、王、李、黄、萧、郑、蒋、杨等汉姓。我们在追寻契丹后裔时,曾到天津市郊区宝坻县耶律各庄采访,发现村中刘姓村民较多。当地人说,该村刘姓村民多为坐地户,是当年随蒙古军队到这里定居的,而刘姓是由耶律姓衍转过来的。

  此外,辽朝建国后,契丹统治者为了扩大势力,也把耶律、萧姓赐于奚、汉等民族。奚族原与契丹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北魏初两者分立。由于两族地域相连,语言接近,习俗相同,所以辽朝建国后,便赐奚族以述律氏、萧蒲奴、萧高六、萧高九、萧干、萧霞末等。汉人的有为之士是契丹王朝统治的有力支柱,为了拉拢这些人为契丹统治阶级效力,也常赐以契丹姓。说到了契丹人姓氏,便不能不说他们的名字。契丹人的名、字结构比较复杂,有本名、本字。本名分为初名(初名又分为乳名、幼名、小名)、大名和别名;本字分小字和初字等。契丹人建国以后,又有汉名、汉字。如《辽史·太祖纪》记载辽太祖汉名为亿,初名为啜里支,大名是阿保机。

  契丹人的命名也极为有趣,不但有文殊奴、萧韩家奴、耶律化哥这样以“奴”、“哥”命名的名字,甚至有耶律赤狗、石抹狗狗、耶律驴马、耶律驴粪等粗俗名字。其他还有以兄弟姊妹排行或出生时体重命名的萧十三、耶律九斤等;以部族命名的耶律迭剌、耶律敌烈、耶律铁骊、萧女古等;以宗教色彩命名的萧和尚、耶律观音、耶律道隐、萧神观等;也有以“孝、仁、义、礼、智、信”等来命名的。还有一些命名反映了契丹人所在地的特征。我们在辽宁省辽阳市采集到这样一个故事:当地有一位叫述律杰的人,字从道,号鹤野。其以“鹤野”为号是因辽阳市从前叫鹤野县的缘故,而以“从道”为字则与当地的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当地一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灵虚山,后化鹤归辽,落在城门前的华表柱上。有位少年举弓俗射之,鹤乃飞走,徘徊空中对下面的人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李树成说,契丹族姓名自身的特点很鲜明,其发生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轨迹,形成了独特的契丹族姓名文化。这种姓名文化是契丹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伦理、道德、心理等多方面情况。虽然契丹人这种姓氏不具有世系组织的功能,但在其婚姻生活中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