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花一娟:姚水娟的经典戏作及评价

  姚水娟(1916年-1976年12月10日),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

  著名戏作

  《狱中缘》

  姚水娟自幼机智聪颖,肯动脑筋,能苦学苦练。天微明,就起来练功:三九寒天,在白佛堂冰凉的石板地上拿顶,双手冻得红肿,全身冷得鼻涕倒流,她不喊一声苦;在门口桑树地里压腿,脚搁在桑树椿上,被扣出血,也不叫痛。她能唱绍调、徽戏,又能潜心钻研,进步显著,师傅见喜,定为科班“头肩”小旦。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矮尼姑)精心传授,学就了几出“彩衣戏”

  (俗称小衣戏)后,表演注重人物内心思想的表露,以神取胜。未出师门,于1932年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当时,她主演的《双珠凤》

  (先演倪凤(小衣角),后演霍定金)和《十美图》(饰严兰贞)演的活灵活现。后人认为该两本戏中的“倪凤煽茶”和“盘夫”是她的成名作,是的,这两出戏是她拿手杰作,但这是以后的事,最早出名之戏,据她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说,是《狱中缘》,实鲜为人知。

  《狱中缘》是《蜜蜂计》中一出折子戏:有薛牢头,薛小英父女,“犯人”董良才和旗牌官四个人物。说的是书生董良才年轻貌美,其后母逼他私通,奈董不允,遂怀恨在心。一日,后母故将蜜糖涂满脸面,约董花园赏景。花园蜜蜂飞舞,闻到蜜甜,纷纷飞至后母脸上采蜜。良才一见,即上前扑救,那知后母一把将他抱住,诬说他调戏娘亲,良才中了“蜜蜂计”,蒙冤入狱。戏就是良才入狱后,受到禁子之女薛小英管教,良才诉出实情,小英寄于同情,后结成良缘,并私自放走死犯而结束。全剧长达一小时,可小英与良才的戏,占了四分之三。姚水娟饰薛小英一角,通过很平常的一问一答,很枯燥的对唱对白,却始终吸引住观众,看者不厌不烦,原因何在?这就是姚水娟受金荣水悉心教学“彩衣戏”,自科班就注重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所分不开。姚水娟能把人物思想变化发展,处理得层次分明,感情起伏跌宕,达到以情动人。戏始,当小英代父管教犯人时,由于思想单纯,总认为犯人是坏人,所以对良才是蔑视、厌恶。良才不守狱规哭泣时,她毫不手软,提鞭责打,酷似禁子。良才哭诉真情,小英知其受冤入狱,姚水娟表演急转突变,深表同情,显示姑娘家纯洁之真髓。出于同情,她追根寻源,盘问底细,又知董中了“蜜蜂计”,遭不白冤。又遭贪官屈打成招,身受极刑,遍体鳞伤,悲惨痛苦万分,姚水娟的表演由同情化为怜惜之情。她的怜惜来自她的爱憎分明,敢于抱打不平之心。为此,毅然不顾皇法,大胆地为良才开锁下枷,进而不避嫌为“犯人”梳洗脸面,抓虱整衣,敷伤包扎等等。姚水娟的外形动作极为细致,内心情感又非常细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英姑娘的心地善良,爱憎分明、大胆敢为的品德,把广大观众引向如临现实境地。后良才进而诉了爱妻为他蒙冤而无力申诉救援,悔恨悲伤至极,自刎身亡。姚水娟此时的表演,把戏推向顶峰,思想感情升华到新的境界,从蔑视责打“犯人”到同情怜惜“犯人”,后又发展到心疼爱上“犯人”。全部精力集中于即将赴刑场问斩的良才身上,表现的是情窦初开邂逅情人,心花怒放,却又羞羞答答,含情脉脉。按小英思想的发展结果,道出愿与良才结为终身伴侣。此时,台下观众无一不欢心大笑,拍手鼓掌。笑薛小英高尚风格,终与良才结缘,掌鼓姚水娟表演:时而比父亲还凶的牢头禁子,时而却成纯洁天真可爱的年轻姑娘,演技堪称绝妙。但是,戏并非到此结束,正当一对情侣处在幸福之中,突然旗牌官到来,宣读刑部批文:良才即绑赴法场监斩。姚的表演急转直下,惊呆慌张,恐吓害怕,手足无措,恰似热锅上的蚂蚁。但小英的爱憎分明,真挚的爱情,勇敢大胆的思想行为,最后说服父亲,放走了良才。

  姚水娟习艺不久演《狱中缘》,能通过管教犯人的蔑视厌恶:责打犯人的严厉怒恨:同情犯人的正义善良;爱上犯人的情窦初开纯洁美丽:放走犯人的勇敢大胆等细节,表演层次分明,变化明显,起伏跌宕,把七情六欲细腻逼真的表达出来,塑造了小英的鲜明形象,观者无不如痴似醉,众口赞绝。姚水娟随着戏班不断演出,声誉鹊起,名扬嵊县及浙江城乡。

  《巾帼英雄花木兰》

  抗战不久,上海沦陷敌手。姚水娟率先领班进上海,于1938年春节演于通商旅馆。后又与竺素娥、商芳臣、毛佩卿等组建“越吟舞台”。并聘请原《大公报》记者樊迪民(樊篱)为编剧,开创了越剧团设专职编剧之先声。樊篱根据魏绍昌的提议,把《木兰辞》改编成新戏《巾帼英雄花木兰》,1938年9日首演于天香大戏院,由姚水娟演花木兰一角。

  戏一开场,表演的是本行旦角。但其气质非小家碧玉,更非大家闺秀,乃是具有正气俊秀之农家女,别具一格。改装男儿汉代父从军后,则显得英俊威武,但又不失女儿气。充分显示了姚水娟旦角扮男生的艺术风采。这是她入科习艺初学生,后工旦所打下的基础。尤其是花木兰巡营寨一场,一手执钢枪,一手执马鞭的既舞又唱的表演更为精彩,动作干净利落,鹞子翻身有速度,有力度。既圆又灵,每一个亮相犹如雕塑,洒脱漂亮、美不可言,博得观众满堂掌声。当时上海英文版《大陆报》,赞姚小姐饰的花木兰,如法国的女英豪琴妮阿克。这是外文报刊第一次赞美越剧艺术。广大观众在颂赞姚水娟艺技的同时,更颂赞她的爱国热情与胆识,当时正处于日寇占领之时,她竟敢上演反对外来侵略,唤起民众抗倭寇之爱国戏,并以花木兰代父从军;最后打败外敌来影射日本帝国主义侵我中华也必遭失败的含意,这种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实是可敬可嘉。《花木兰》上演后,上海日伪汉奸操纵之报刊上,大放厥词。说天香戏院内埋有一颗“定时炸弹”,威吓姚水娟和“越吟舞台”的姐妹们。但她们没有被吓倒,连演27场、连演连满,誉满沪上。

  此后,姚水娟又上演了樊篱编写的新戏《冯小青》、《燕子笺》、《啼笑姻缘》、《泪洒相思地》和《蒋老五殉情记》,又一次开创了越剧演“路头老戏”走上演新编戏之先声。

  姚水娟在敌人侵占上海之期,上电台播唱《劝勿囤米》的新曲,为百姓买不到米之苦诉情,揭露奸商的不法行为,同时她还反对上演妇女赤身游街有辱女性的《游四门》等坏戏。姚水娟的高超艺技,正义行动,大受沪地群众称颂。1938年9月,上海《戏报》、《戏世界》、《戏剧世界》三家小报,联合举办由读者投票选举“越剧皇后”活动,那时在上海的女子越剧戏班有10副之多。扮演旦角之名伶济济,选举结果,姚水娟独占鳌头,荣登“越剧皇后”宝座,夺得桂冠。

  诗作

  有人曾写“姚伶水娟越剧皇后”八个字的藏头诗一首,诗曰:

  姚姝色艺无双品,

  伶界天香第一家。

  水眼波回应闭月,

  娟情春逗亦羞花。

  越中交口称翘楚,

  剧里传神惑物华。

  皇度自应推表率,

  后名瑞合颂柔嘉。

  抗日战争前,姚水娟在绍兴、宁波等地演出已红极一时,被报界誉为“越剧主席”

  (见1935年8月27日《时事公报》),称她是继施银花等前辈之后的新秀,戏馆竟相邀请,身价百倍。

  她在省城杭州演出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经验的丰富,声誉也越来越高,当她进“大世界”越剧场之时,一日上演传统老戏《碧玉簪》,由她饰主角李秀英。“大世界‘的经理张载阳,是新昌人,很爱看越剧,尤喜看姚水娟的戏。他得悉姚演李秀英,特来观看。戏演至中途,他被姚水娟真挚动人、朴实无华的表演所感动,突手拍座椅,惊呼”妙!三花不如一娟“。此一惊呼,震惊了全场。可观众个个莫名其妙,只道他是”越迷’捧角儿。可是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杭州全城,大报小刊也随之刊出。当时有位叫陈赓仙的人,与张载阳相识,特去询问,何说“三花不如一娟”?张答:姚小姐的表演妙极了,有独到之处。尤是“归宁”、“三盖衣”二出戏为最。施银花她们虽是大名鼎鼎的名伶,可就此而论,难与相比。

  张老板所说不无道理,姚水娟确是以刻划人物性格。内在感情真切丰满著称。她饰演的李秀英在“归宁”一场中:李秀英与丫鬟环春香返回娘家,李夫人为女设宴款待。席间,问及嫁到王家夫妻关系时,李秀英此时的思想非常错综复杂,内心矛盾甚是激烈。她怕娘亲知道自己到夫家遭冷落之苦,因此,必须隐瞒被王玉林凌辱之真相,只好强颜欢笑,把苦水往肚里咽。又怕春香嘴不紧,道出真相,败露隐瞒事实之机关,不得不强装主人之尊严,威胁、暗示丫鬟环不许说出实情。同时又以求情之心,劝她帮助自己。可她更怕自身的后果,从近想远,从今虑后。新婚燕尔,应是夫妻恩爱情深,归宁之日,更该双双同来,可成婚一月,未曾同房共寝,何来恩,那有爱?有的是冷落无情,落得红颜薄命,今后怎样度日?悲从中来,但在娘的面前,非得装作“夫妻恩爱”若无所苦。这是一场里外极为矛盾的戏,姚水娟把李秀英欲真言而不可,欲哭不哭、欲笑不能、欲怨不愿的尴尬矛盾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恰如其份,以微妙的一摇手,一摆头,一跺脚,一挤眼等身段动作,又通过会说话的眼睛和脸上的表情一一传达给观众,催人泪下,台下无不感动。当玉林来书,命秀英原轿去原轿归。别母时,姚通过对母亲回头“三看”

  、“三跪”、“三磕头”等较大幅度的动作,表达了她满肚哀伤痛苦,有言难开口之情,把戏推向高潮。

  “三盖衣‘一场,姚水娟充分运用她自己韵味浓郁、朴实的唱腔,咬字正、吐字清的道白的特长,有声有情地告诉观众,并以行如飞云的台步,飘忽轻柔的水袖相辅之,使人倾倒。当李秀英三番几次向睡坐在桌边的丈夫玉林盖衣时,她那种怕他怨他,惜他爱他的心理活动,通过云步、雀步、移步和颤抖的双手以及水袖抖、甩、抛等动作来表露,一双乌黑圆睁的眼睛,正确地显示了李秀英此时之惧怕惊吓,对他不满却又爱护怜惜之情。把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干金小姐的善良贤孝表现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难怪张载阳赞她”三花不如一娟“。可话又得说回来,施银花、赵瑞花和王杏花都是声望很高的名伶,施,赵是第一代女伶,比姚早习艺六年多,王与姚同属第二代。”三花“的艺技都各具特色:施银花唱如珠走玉盘,粒粒可数,又是”四工腔“的创始人,号称”越剧泰斗“”花衫鼻祖“;赵、王有”越剧魁首“和”越剧皇后“之誉。她们的表演都以细腻真切闻名于越剧界。为此,不论”三花“或是”一娟“,她们都是’四工调时期的代表人物,艺术上各有千秋,都是越剧界和观众一致公认的名角,倍受欢迎的红伶。

  墓碑

  一般墓碑上的文字比较简炼,并且对人的评价也比较客观,盖棺论定,这墓碑上记载还是要看看。

  姚水娟墓,首先看到的姚水娟的照片,非常漂亮,非常端庄,并且墓碑正面的文字也非常醒目直白,就是”故越剧皇后姚水娟墓“。对于越剧,从小喜欢看,知道的赏多是袁雪芬、徐玉兰等,姚水娟不太熟,而此地写着是”越剧皇后,所以越加感兴趣。

  姚水娟墓碑背后的文字:

  越剧杰出表演艺术家姚水娟一九一六年丙辰八月十四日生于浙江嵊县后山村十四岁学艺十六岁成名德艺超群誉满两浙一九三八年一月率团赴沪

  一鸣惊人轰动上海继而吸收姐妹艺术之菁华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首先建立正规编导制倡导排演新戏结束了绍兴文戏时代奠定越剧改革发展之基础从此越剧正式定名

  扎根上海在沪九年始终一马当选冠领群芳稳坐越剧皇后宝座一九四六年因结婚隐居杭州一九五一年在杭重登舞台历任浙江省首届政协委员人民代表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七六年丙辰十月廿日病逝杭州寿满花甲越剧从农村文化转轨为城市文化由地方小戏转化为一大剧种当记姚水娟奠基创业划时代之功绩一代越剧宗师永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