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隋炀帝杨广:短命的隋朝惨烈宫斗,杨广弑父夺嫡

  宗法制度牢牢占据了中国古代世袭统治的核心地位,而核心中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一继承权必须属于正妻所生的儿子,所谓“嫡子”,庶子即使年长也不得立。如果有多名嫡子,那么必须由最年长的继承,嫡次子即使更聪明能干也不得立。挑战这个核心,就等于挑战宗法制度,挑战世袭统治的根本,所以,一旦有皇帝想要废嫡立庶,或者废长立幼,往往会遭到臣下的激烈反对,甚至闹到以死进谏的地步。

  但凡事都有例外,这一几近“铁律”的规则,其实在历史上不止一次被打破。而发生在隋朝的那次,由于主角的戏剧性人生、灾难性结局,给华夏带来的剧烈动荡和深刻影响,也在历史上留下格外深刻的烙印。没错,主角就是史称隋炀帝的杨广,以嫡次子的身份谋夺了皇位继承权,并最终断送了富强一时的隋王朝,古代史家当然更不客气——杨广本人自是逃不脱阴险狡诈的批评,连同他的父母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也被扣上了“糊涂”帽子。然而,细究夺嫡过程本身,其实只不过是又一场皇权诱惑下的悲剧。

  一切肇因,起始于身为次子的杨广,因为出生顺序,他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隋文帝杨坚与发妻独孤皇后有着帝王中罕见的夫妻情重。新婚时,杨坚立誓绝不会与第二个女人生孩子,他做到了。他的全部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既然五个儿子在母亲的身份这方面没有贵贱之分,剩下的也就是年龄的差异了。于是,长子杨勇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太子,而次子杨广和弟弟们一样,都被分封为亲王。《隋书》说,年轻时的杨广“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他自幼容貌出众、聪慧过人,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他有军功、也有政绩,他深得父母的宠爱,可他依然只能是晋王杨广。

  当初,正是杨广统率隋朝大军平定了江南,宣告南北朝结束、大一统再临。但历经三百年分裂,疆域复合而人心不服,不出两年,江南大乱。镇守北疆的杨广被紧急调回江南,就任扬州总管。他第二次平复江南,此后他一直留在那里,学会江南的方言,接纳江南的士人,融入江南的文化……慢慢的,让那块隔阂已久的领地真正地回归华夏一统。他自认做了很多,做得不错,可他依然只能是晋王杨广。他只有江南这么一块封地,而恢宏的华夏帝国属于那位其实什么也没干的长兄杨勇。

  如果真的不如杨勇也就算了,可杨勇明明只是一个庸人……想来也是挺让人懊恼的吧。懊恼到极处,化为了动力。于是,隋开皇年间,上演了一出谋权夺位的大戏。剧本的精华其实只有两句话:从所有细节包装好自己的形象,全力以赴毁坏对方的形象。说来简单,但这实际上是一场水滴石穿式的耐力战。长达数年、甚至有可能十数年的时间,耐心地用各种点滴的小事,如白蚁蛀堤般动摇了嫡长继承。其间并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只有各方精密、细致的配合。

  剧本的前半段要容易一些,因为杨广的形象本来就很好。曾经有一次,他去阅兵,忽然天降大雨,手下拿来了油衣,他说:“士卒都在淋雨,我怎能一个人穿上油衣?”最终也淋透了。这类事口口相传,早已为他造就“天下称贤”的名声。如今目的明确,他只要在细节上做得更完善。归根结底,他首先必须要打动的是父亲杨坚,还有,母亲独孤皇后。

  换做更寻常一些的人,这些小事也许未必能起那么大的作用,但从史书上看,大隋的开国帝后似乎有着完美主义倾向。夫妇俩都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制力,即使当上了皇帝,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坚持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对自己尚且严苛,更不必说对臣下。甚至到了这种地步:因为有臣下用布袋装姜,杨坚觉得太浪费,就大发雷霆。因而在他们挑剔的目光中,优点会被放大,缺点更会被放大。父亲杨坚崇尚俭朴,杨广便穿着布衣、用铜饰,往来藩地与京师之间,也是轻车简从。当杨坚夫妇到他府邸游玩,发现府上琴弦断绝,乐器蒙尘,自是认定他生性沉稳,不爱玩乐。

  母亲独孤皇后重妻贱妾,杨广本就与发妻萧妃情投意合,便更加刻意冷落妾媵,只与萧妃携手共处。就连身边的侍女,也一应选用老丑之人。看在母亲眼里,自是又认定他洁身自好,不近女色。他平日举止文雅,礼敬大臣,处事严肃庄重。于是每个人都在说,晋王的为人风采,真像主上啊。这其中,有些人真心称赞,有些人则受了好处。杨广的布局,缜密到不曾漏过最微小的棋子,任何人,只要有可能在帝后面前说上话,他都会屈尊结交。哪怕是独孤皇后身边的宫女,他也多有馈赠。这样的表现看在眼里,这样的赞颂听在耳中,杨坚夫妇心中的那杆秤渐渐倾斜,回过头再看身居东宫的长子杨勇,便觉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