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帝一直信任身边的宦官也不会信任大臣?
皇帝为什么信任太监?因为宫庭的制度是这样的,皇子一般不由其生母带大,在婴幼儿期由保姆代管,而从少年到青年期,陪伴在其身边的就是贴身太监,一个少年身边没有可亲近的亲人(父亲是皇帝,不敢亲近;母亲则是碍于法律无法亲近),所以就会把所有的亲情放在太监身上,往往对太监产生一般近似于父子亲情的感情,所以皇帝会亲近宦官;而宦官又是无法生育的人,在皇帝眼中,这群没有家庭的人比起那些托儿带女的大臣来,显得更加没有私心,所以皇帝才会对太监由亲近转为信任。
这也与明朝的政治体制有关。
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相权出现了真空。为了弥补这一真空,特务机构趁机兴起,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的权力大大增强,被用来监百官,起到了相权的部分作用(约束百官)。
但是特务机构不能完全代替丞相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政务上,于是内阁出现,起到了原先丞相处理政务的作用。因此,特务和内阁成为原先相权的继承者。如果明朝的皇帝都象朱元璋那样勤于国事,那么特务和内阁也不能坐大,但是老朱家的后人多是怠政,因此特务和内阁也就权势熏天了。
但是皇帝对特务和内阁还是镇得住,特务和内阁虽然对下耀武扬威,对上却是毕恭毕敬,为什么?那是因为皇帝又有了对付特务和内阁的新招,那就是——太监。
明朝的太监有两大特权,表现在职务上,就是东厂厂督和司礼监。东厂厂督是什么?那是特务机构东厂的头子,直接领导东厂,同时监督锦衣卫的活动,从而将特务机构尽入囊中。司礼监是什么?那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代皇帝拟旨,保管皇帝大印,从而凌驾于内阁之上。
有了东厂厂督和司礼监,特务机构和内阁也就只能威胁臣下,不能威胁皇权。这就是为什么太监头子刘谨被称为“真皇帝”(假皇帝是明武宗),而魏忠贤成为“九千岁”的原因,因为他们掌握了明朝真正的政治大权,皇帝只是摆设。有人也许会问:明朝太监有了那么大的权力,为什么没有威胁皇帝?
从道理上说,明朝太监有能力威胁皇帝,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后。试想人做事必有目的,如果明朝太监真的取代了皇帝,那么谁来继承其皇位呢?难道是篡权夺位后交与他人,为他人做嫁衣,对自身有何好处?所以从明朝太监的角度,最好的局面就是哄着皇帝,架空皇帝,对下则干预朝政,做威做福,那是他们最好的处境,别的都不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