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朱由榔之妻:孝刚匡皇后王氏的烈女本色

  孝刚匡皇后王氏(?-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皇后。苏州人。父亲王略,是广东的知府,王氏起初是永明王妃、桂王妃(朱常瀛死后,朱由榔袭封桂王),1646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皇帝位,王氏被封为皇后,封王略为长洲伯。

  南明三朝,在南京的弘光政权和在福州的隆武政权,是前后脚跟着建立的短命王朝,维持都不足两年,就相继覆灭了。之后的1646年12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被明朝的遗老遗少们拥立为帝,建立了永历政权,前后维持了16年,算是长的了。就在他于广东肇庆称帝的同时,隆武帝的弟弟朱聿粤也在广州称帝,建元绍武。永历和绍武两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政权不知危殆,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内讧不已,置大敌当前于不顾。趁此机会,明朝降将佟养甲、李成栋率清军突袭广州,一举端了绍武政权的老窝,绍武帝和聚集在广州的所有皇族尽被屠戮。绍武政权仅存在了40天,因此,史家只把它列入隆武余绪,并不另计为一朝。

  永历帝闻讯大惊,1647年1月下旬,永历帝先抵梧州,又逃桂林……永历政权基本上是一个流浪性质的政权,它的历史就是不断逃跑的历史。从建元之初,就不停的逃跑,一直到王朝寿终正寝,从未间断过颠沛流离。受尽风寒,历尽磨难,处境极为险恶。没有稳固的辖区不说,文臣用奸,武臣以力,党同伐异。名义上所拥有的军队也是来源不齐,鱼龙混杂,心怀异志。更多的是借用其名号而已。它一开始就呈现出严重的贫血状态,但相比而言,南明三朝中,永历朝还算是较有格致的,朱由榔本人较有道德形象,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而他所册封的王皇后,在历史上也有令名。如果不生逢乱世,也是一对模范夫妻。在朝廷存亡的关键时刻,显得很有主见。可惜她生不逢时,南明政权始终在动荡不安中苟延残喘。她也因此终生流亡,备尝艰辛。死后既没有谥号,也没有隆重的葬礼,甚至没有墓穴。连一个平民死时应得的荣耀都不具备。悲夫!

  末世皇后

  王氏作为末世皇后,命运自然是很悲惨的。她比较有德容,又出身大家,受到了很好的儒学传统教育,平素沉静文雅,待人谦逊。她总持内政,处事得当,滴水不漏,朱由榔的大小事悉听她决断。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是桂王朱常瀛子,明神宗朱翊钧孙。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王氏随之被封为王妃。清兵入关后,她随朱由榔流徙广西,居于梧州。隆武二年(1646)九月,隆武帝殉国的消息传来,两广总督丁魁楚、巡抚瞿式耜和吕大器、陈子壮等人商议,认为桂王朱由榔血缘最近,应该继承帝位,遂拥立桂王监国。

  但朱由榔的嫡母马太妃却不同意,认为朱由榔无治国之才,希望大臣们另选贤能。群臣们说国家存亡在即,太妃应以社稷为重,不应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况且永明王妃令名在外,妻贤夫少差错。外有效命的将士,内有贤内助,何愁祖宗大业不兴?说得马太妃不知如何对答。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隆武二年冬十一月,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即位,改元永历;尊母亲为皇太后,册封王氏为皇后。这样,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建立了,这也是南明几个小朝延中坚持最久的一个,前后达16年之久。

  乱世中建立的小朝廷自然是风雨多艰。

  永历元年(1647)春,孔有德,耿仲明率领清军向湖南进攻。何腾蛟的部将刘承胤却放弃湖南,率部进入桂林,名义上是要拱卫皇室,实际上是想挟天子以自重。他们把永历帝等皇族胁迫到了湘西山区的武冈,改武冈为奉天府,作为当时南明的首都。刘承胤独揽了朝中的大权,号令天下。末世帝王的悲哀,就是命运不能由自己支配,它掌握在权臣之手,只能听其摆布。其凄凉的意绪,胜过普通人何止千倍。永历帝也曾于王皇后商议,联络义军勤王,但终无可信任之人而作罢。同年七月,清兵连破常德、宝庆,直犯奉天府。刘承胤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势,感到大势已去,永历帝已毫无利用的价值了。于是就想着把永历帝作为效忠清廷的一份厚礼,暗中派人与孔有德联络。双方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刘承胤想要利益的最大化,而孔有德要挟胜利之威,建全胜的武功,以期拖延时间彻底消灭义军。双方各怀鬼胎,一时没有谈拢。

  就在这关键时刻,王皇后贤淑的好名声起了作用。刘承胤军营中有一位小校,曾得到王皇后的帮助,就设法把这消息透露给王皇后身边的一个太监。王皇后急忙与永历帝一起,率领宫中护卫加强防御,一边寻找机会仓皇出逃。路上又遇暴雨,风狂雨骤,一行人像落汤鸡一样,狼狈不堪,叫苦不迭。对前途的灰心和失望,笼罩着这只逃难的队伍。王皇后虽在高烧中,但神色自若,像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不断的鼓励大家,把茫然无措的队伍安排得井然有序。她一面派人四处找寻食物,一面联络勤王的武装。在湘桂边界碰上了前来迎驾的明总兵商丘伯侯性,帝、后一行人如在幽暗的岩洞见到光亮,陡然长了精神。他们被侯性先接到苗区,后奔往柳州。那时,瞿式耜一直在广西作战,成为抗清的一支劲旅,使桂林这一大本营得以保全,桂林未失,广西的大部地区也免于陷落。瞿式耜得知永历帝南来,就派兵把皇室宫眷迎回了桂林。一时之间,桂林成了稳定永历政权的基础。

  在逃难前后,王皇后的镇定自若,有胆有识,处惊不乱的风范,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人们也从心里佩服王皇后谋略过人,也极大的坚定了人们对永历政权的信心。动荡的生活中也有爱情,永历二年(1648)三月,王皇后生下了儿子慈,永历帝宣布大赦天下,以为小皇子贺。

  南明政权移至桂林后,清廷加紧了穷追猛打的攻势。王皇后为激励士气,亲自来到前线,带头把后宫积存的粮食、银两、衣物等悉数送给守城的将士,东西不够送,她就把头上的簪子、耳环等饰物当场取下,凡是值钱的东西,全部捐献了出去。瞿式耜的妻子邵氏以及其他将帅之妻,也在王皇后的大义感召之下,拿出全部的金银珠宝捐献了出来。前方将士深受鼓舞,感动得热泪盈眶,士气陡然大振,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清军,取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

  王皇后的贤德之声,一时成为朝野赞颂的话题,好名声就像高天的流云,被风吹得很远。分散在各地的义军,也纷纷发表接受南明朝廷节制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