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太监高待遇:传一道圣旨就是你一个月工资

  清朝制度,皇帝对于犯了小错误的官员,有一种惩罚措施叫“传旨申斥”。具体做法是太监当着犯错官员的面,宣读圣旨,圣旨上表明皇帝的不满和指责之意,当然是用四平八稳的官话。宣读已毕,进入太监自由发挥阶段,太监就会勃然变色,跳着脚大骂犯错官员,污言秽语层出不穷,官员只有跪在地上挨骂的份儿,一声不敢言语。传圣旨时往往在众目睽睽之下,犯错官员在众多下属面前被骂的狗血喷头,丢尽颜面。

  要想不出这个丑,也有办法,送给传旨太监白银400两。太监照本宣科念完圣旨后,就算完事儿。清朝末年,设立邮传部,张百熙为尚书,唐绍仪为侍郎。两人不和,整天闹矛盾,又是互相上表参奏,又是请假罢工。结果惹恼了皇上,下旨申饬。唐绍仪为人世故圆滑,深知其中奥妙,预先给太监送了银子。张尚书为人正直,向来也不怎么理会这些弯弯绕。

  结果太监到来后,传张尚书,念完圣旨后即破口大骂了半天,一点情面不留。等到该唐侍郎了,太监仅仅念完圣旨上的官话,就算过去了。张尚书为此十分气愤委屈,回到家就气的大病一场。

  光绪戊申年,翰林编修刘廷琛因犯错被传旨申斥。刘一向清廉自许,家无余财,凑不够给太监的四百两,又实在不想当众挨骂,就辗转托人给传旨太监说情,只交了200两好处费。到了申斥时,按照惯例,太监最少也要大骂混账王八蛋,快给我滚下去”,因受了一半好处费,只骂了

  “混账下去”几个字,算是给刘留了面子。时人传为笑谈,都说这是“半骂”。

  除了念圣旨,太监们还有很多来钱门路。清宫惯例,皇帝召见大臣时,如果当面给予官员赏赐之类,官员应当把官帽摘下,放在一旁,然后磕头谢恩,而且必须磕响头,叩地有声,以表感激不尽之情。有一年,两广总督劳崇光进宫面圣,谈话中间叩头谢恩。因为他常年在外地做官,宫廷礼仪不太熟,加之又紧张,结果谢恩起身后,忘了戴帽子,最后把官帽给撂在了皇上寝宫。皇上发现后,急忙派一个太监去把帽子还给劳崇光。

  太监拿着帽子见了劳崇光,说:“您老是不打算戴这玩意了?”劳崇光连忙赔笑,刚想把帽子拿过来,谁知太监说:“您这红顶花翎可值钱,多少人想花万两黄金都戴不上呢,您说拿走就拿走?”劳崇光顿悟,急忙派人给太监送了200两银子,才算把帽子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