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看老电影《难忘的战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看老电影《难忘的战斗》

  在我印象中,文革中最好看的要许由老演员达式常主演的《难忘的战斗》。它的反面角色不像其他影片那么夸张,它的正面角色也较自然真切。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台词至今令我难忘……

  ——题记

  《难忘的战斗》1975年由上影拍摄。影片讲述在解放前夕,江南某城军管会购粮工作队与暗藏的敌特、内奸和武装残匪展开斗争,粉碎敌人卡住城市粮源、颠覆新生革命政权阴谋的故事。影片据部队作家孙景瑞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最初版本叫《粮食采购队》,孙景瑞写于1958年,1973年修改后易名《难忘的战斗》,故事地点在武汉,购粮工作队与武大癞子一帮土匪军事斗争为主。改编电影时,按主导汤晓丹(天然、于本正联导)在该片导演札记短文中说法,他是学习样板戏、突出阶级斗争这个中心来拍的,对相关人物、情节作了调整、舍取。原小说中,陈福堂是恶霸地主兼资本家,投靠土匪武大癞子,与人民为敌。电影里的“白穆”则变为潜伏的军统特务,以经营粮行做掩护,由城里下乡来到太平集,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这样,购粮队长田文中的对手就不是一个容易识破的一般人物了。“陈述”汪明德这个人物,也是由于把陈福堂改为城里的潜伏特务之后,农村需要有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而增加的。把内奸刘志仁从区小队队长改为副区长,也同样是这个目的。

  小说中只是简单地提到要把“粮行”改为“代办行”,没有展开情节的描写。电影里,则把陈福堂指使朱善斋搞“等级抬价”反政府限价,到田文中亲临粮行,宣布改为“代办行”,结构了一场完整的戏。在这场戏里,田文中从陈福堂的突然出现,以及“愿意”卖粮、“欢迎”代办等行动,敏锐地觉察刭这些行动“不正常”。又如,从陈福堂指使朱善斋非法下乡私订购粮合同,大搞“借仓囤粮”的诡计,到田文中深入群众,用反“借仓囤粮”的巧计逼出地主汪明德的购粮合同,这一情节则是小说里没有的。这些调整、增设的情节,都是为了表现田文中善于识别、善于斗争,用阶级斗争观点观察一切的主要性格特征。从购粮工作队情况来看,战士赵冬生的思想,最初还停留在跟随大军南下,和拿枪的敌人作斗争的觉悟水平上。通过田文中对他的三次教育“搞粮食是巩固新生政权新的战斗;警惕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要在革命征途上勇往直前,永远战斗”,使赵冬生最后有了“闪光”结局,写的是赵冬生,落点在田文中。

  陈述在《难忘的战斗》里饰地主汪明德,说出经典台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为了突出田文中,把原小说中警卫连副连长(电影里徐阜演的孙雄飞,原小说中从头至尾一个人物)、采购队会计范可君、保管员秦老刚(这两个小说中都是牺牲者)等人物情节都作了舍取。还有,把小说里运粮船队在黄泥塘遇匪劫粮时,危急关头区长李光明三枪打断拦河索、使船队脱险的情节,也让给了“达式常”。

  影片大部分是在宁波拍摄的,除了少部分取景苏州、张家口以外。影片开始不久,有组人民群众载歌载舞,夹道欢迎解放大军进城镜头,取景于宁波三江口江北岸,由当年宁波机关职员扮演群众。中央文献版《毛泽东传》一书“临终的日子”一章中,叙述毛泽东晚年看此片,当银幕出现这个镜头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先是阵阵抽泣,随即失声大哭。电视纪录片《毛泽东》第十二集中,也明确了这部电影就是《难忘的战斗》。影片主景在鄞江镇(宁波鄞州区下辖镇)光溪村。片中军民踊跃运粮、高举火把庆贺胜利,田文中与陈福堂斗智斗勇及“陈烨”跳船等一系列场面,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桥是光溪石拱桥,属于当年官塘,“富国粮行”是临时搭建的。拍了三月余,好事者编有宁波话顺口溜:难忘战斗,鄞江桥头,地主老头,秤柱(砣)拷(敲)头,后来版本越编越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秤柱拷头”。这里所谓的“地主老头”不是“陈述”汪明德,而是曹铎客串的账房先生,片中出现过四、五次,无一句台词。内奸刘志仁阴谋暴露后,赵冬生将他押到“富国粮行”看管。途中俩人搏斗,这时账房先生拿起秤砣悄悄向冬生后脑砸去。

  账房先生拿起秤砣悄悄向冬生后脑砸去

  影片结尾,工作队打垮了土匪,帐房先生仍旧端坐在粮店里,静静地打着算盘逍遥法外。没有把敌人一网打尽,而是让一个最隐蔽的敌人漏了网,这种处理方法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可说既是画龙点晴之笔,表明阶级斗争还会继续下去,又表现了汤晓丹导演独特的艺术个性,那个时候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