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诸葛亮之妻黄月英惊人的家室:直接和刘表搭上关系

  刘表的后妻和黄丞彦的妻子是同胞姐妹,诸葛亮娶了黄的女儿,刘表就成了诸葛亮的姨父。这种关系成了诸葛亮在襄阳生存进取的最大政治靠山

  诸葛亮择妇

  关于诸葛亮的婚事,因他娶了名士黄承彦“黄头黑肤”的丑女,而被传为佳话。对于这件事,我认为恩格斯的“婚姻依然是阶级的婚姻”,“婚姻都是由两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所以它是计较利害的婚姻”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自然是属于此列。诸葛亮本是山东人,后迁居隆中。在隆中的十年,诸葛亮由一个普通的青少年成为一个识时务的俊杰。一个客居的外地人,何以立足成长为青年派的领袖?这除了诸葛亮本人的聪明才智,还有他来襄阳后建立起来的人事关系。其中与地主阶级的当权派和当地豪强势力联婚又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在刘表统治下的襄阳一带,主要的豪强势力有庞、蔡、黄、蒯、马、习、杨等家,又分为在野派(庞、黄、马、习、杨)和为刘表效力派(主要是蒯、蔡)。

  诸葛亮与两派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一:诸葛亮的大姐姐嫁给了蒯琪,小姐姐嫁给了庞家的庞山民。于是诸葛亮和蒯、庞建立了亲戚关系,而庞家的庞林娶了习家的女儿,于是又和习家连上了关系。这样带来了两个好处:1、有利于他在襄阳立足,免得受欺负,还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力量。2、有利于他获得良师益友,促使他学业上进,政治发展。二:刘表的后妻和黄丞彦的妻子是同胞姐妹,诸葛亮娶了黄的女儿,刘表就成了诸葛亮的姨父。这种关系成了诸葛亮在襄阳生存进取的最大政治靠山,又是他从上层统治者那里获得消息的源泉,为他观察分析形势,了解天下大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面说到的两种关系中,诸葛亮迎娶黄承彦的女儿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这个非同寻常的“厉害关系”问题,诸葛亮不能不再三权衡。1、黄承彦是当地名士,与黄氏结婚后可以得到黄承彦多方教诲和大力支援,对他成就事业很有利。2、黄氏是刘表后妻蔡氏、蔡瑁的外甥女。与黄氏结婚可以和统治者刘表、豪强蔡瑁建立密切的亲戚关系,对自己以后的出山从政有很大的帮助。3、黄氏虽然外貌不美,可是有才华(美不美很有争议),迎娶她可以得一贤内助,对事业大有帮助。有如此的三长一短,何乐而不为?再说在封建社会,娶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妻子不美,找个美貌的妾就是了,诸葛亮后来不也纳妾了吗?如果黄氏不是和刘表、蔡氏有这样的亲戚关系,不是名士黄承彦的女儿,而是凡夫之女,就算有美貌,诸葛亮也不见得会迎娶吧?可见诸葛亮娶黄氏依然还是阶级的婚姻,是由诸葛亮和黄氏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所以它是计较利害的婚姻。在诸葛亮生活的三国年代,在地主阶级内部的婚姻问题上,诸葛亮的选择虽然有值得赞许的一面,但不应该无限制的美化他的婚姻观。

  三国时代其他的政治婚姻

  恩格斯说“婚姻乃是一种政治的行为,乃是一种籍新的联姻加强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情感”。曹操的女儿、刘备等的婚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曹操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夏侯元让的儿子,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实在是太明显了。河北之争的时候,袁潭投降,曹操于是为儿子曹整娶了袁潭的女儿,后来袁潭想重整河山,曹操马上把袁女退回去。刘备娶糜夫人就是看上了糜竺的“资产巨亿”,糜竺也想因此加强自己的政治力量,以保护他的经济利益,并进而成为地主阶级的当权者。刘备迎娶的时候,糜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糜竺因此也领“赢郡太守”,后来糜竺“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更是司马昭之心。还有吕布的女儿,也是为了加强力量而嫁给袁术的儿子(没有成功)。

  当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婚姻服从利益

  当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是不会顾及婚姻关系的,他们宁可牺牲私人的婚姻也要维护利益,因而造成了许多婚姻悲剧。前面说的曹整与袁潭的女儿的婚姻就是一个例子,刘备与孙权妹妹的婚姻更是如此。蜀汉与吴的根本矛盾是荆洲,一旦这个矛盾激化了,婚姻根本起不了任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