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朝倭寇杀到南京城下,为什么大军不敢出战

  明朝几十个日寇为什么会从浙江杀到南京城下?12万大军又为何惧怕不敢出战呢?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牵扯很多方面。

  首先,我们要从明朝卫所制度来看。建立伊始,便在全国推行卫所制度。其实,卫所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不是战时组织,卫所军士世居一地,且耕且守,战时由朝廷临时调兵遣将,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怕后世武将造反,就设立了卫所制度,这种制度在明朝初期还好,极大减少朝廷财政开支,老朱还得意洋洋的说:“从此养兵不耗费朝廷一粒粮食”。但是到了中期,这种卫所制度就极大的制约了明军战斗力,职业化的军队因为卫所制度变成了一边打仗一边耕种的农民,一代代过去就成了真正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只会种田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败职业化的倭寇军队了?

  我们在来看这次倭寇进攻南京发生了什么。1555年,一队人数仅仅72人的倭寇,在中国浙江杭州湾登陆,一路北上,横扫浙江、安徽、江苏,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最后竟然围攻南京——你没看错,就是这72个倭寇,就敢围攻守军达数万的江南重镇南京。实在难以想象72人敢围困南京城,但是确实就发生了。倭寇与守卫南京的明朝军队进行了一番较量。结果是:明朝军队死伤8、900人,其中两名把总朱襄、蒋升被倭寇斩杀。而倭寇没有死一人,全身而退。当时,担任南京翰林院孔目的何良俊不无狠狠地说:“夫京城守备不可谓不密,平日诸勋贵骑从呵拥交驰于道,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日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最终,这群倭寇在明朝军队的围追堵截下,经过连日狼奔豕突,不免精疲力竭,悉数被杀。

  由此可见,倭寇当时的单兵素质很强,明军军队素质却极度低下,一个人的恐慌就会造成瘟疫一样蔓延,人人畏惧如虎。

  那么,明军是真的打不赢倭寇吗?当然不是,最大的例子就是戚继光的戚家军,同样都是中国人,为何他们就能赢了?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从历史典籍记载上来看,戚家军就是一只职业化打仗的军队,不是一群种地的卫所兵,经过严格训练,做到了能进能退的职业化军队。而且戚家军的战法是在实战中不断进步,比如说最出名的鸳鸯阵:

  鸳鸯阵是戚家军步兵的个人与单位的基本战术养成,好比现代军人必须要通晓熟练步兵班的战斗防卫与武器使用,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神化八卦阵,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实战应用阵形。小用于个人与行伍,大用于万人对阵皆适宜。

  戚继光在与敌对阵,偏重于四四编组的方块阵形,参照戚继光著述的兵书也说明了这个倾向,是戚继光行军作战的特色。戚继光与戚家军从南打到北,未尝败绩。让戚家军从明朝中末期打到明朝灭亡为止,身经百战。这才是经得起无数战火考验的实战军阵,简单就是美军一样。

  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