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史学大家赵翼,为什么会说赵高是英雄?
人们印象中,那个指鹿为马,残害忠良的赵高,是个十足的奸贼,然而历史上却一直有人在歌颂赵高。清代史学大家赵翼竟然称其为反秦的英雄。事实果真如此吗?
清代史学大家赵翼说赵高是英雄,为何?
赵翼,清代著名的史学大家、诗人、文学家,与袁枚、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代表作《廿十二史札记》。这样一位史学大家为何会认为臭名昭著的赵高是英雄呢?赵翼的观点是赵高所有恶行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复仇。因为据赵翼考证,赵高原本是赵国的公子,故国不在,痛心疾首,遂自宫以入秦宫,潜伏多年,终得良机,诛灭秦朝宗室,灭亡秦朝。此观点被赵翼写在了另一本著作《陔(读如该)余丛考》之中。
赵翼的说法石破天惊,惊世骇俗。立场和角度的变化,顷刻间一个奸贼变成了英雄。不过此说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赵高的出身。如果赵高不是赵国的公子,那么转瞬间他又会从英雄变回到奸贼。那么赵高到底是不是赵国的公子呢?
司马迁说赵高是秦国人,而且是宗室远亲
赵翼的证据是唐代史学家司马贞为《史记》做的《索隐》,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明确记载赵高是秦宗室远亲,生于秦国。原文如下: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高为中车府令。”
从以上文字可得到两个关键信息:
一、赵高是秦宗室远亲。
秦国王族,赢姓,赵氏。秦宗室即称为诸赵,意思一群赵氏人。后人习惯称秦始皇为嬴政,但实际上他应该叫赵政,和赵高是一家子,不过因为嬴政先为秦王,后为始皇,所以没人敢直呼其名,史书上也多以秦王和始皇代替。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意思就是赵高是秦宗室远亲。
二、赵高生于秦国。
隐宫,过去因为司马贞《史记索隐》所记人们误以为是施行宫刑的人的住所,实为谬误。如此之处,何来产子?现代随着《张家山汉简》的出土,史学家经考证一致认为隐宫就是隐官,是收容刑满释放人员的处所。赵高的母亲就是被刑僇后在隐官工作生活,赵高兄弟几人都生于隐官。另外文中称呼嬴政为秦王,说明赵高成为中车府令,也即皇家车队队长的时候,嬴政还没有完成兼并六国的壮举,这时还是秦国,而不是秦朝。所以赵高应该生于秦国。
以上两个关键信息告诉我们赵高不是赵国公子。司马迁关于赵高身世的记载,应该是有大量一手史料为据的。如果没有确切权威的史据,太史公一般会把各种说法全部记录在案,留给后人自由分辨。比如《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姜子牙的身世,就把三种说法都记录下来了。太史公如此肯定地记述赵高的身世,说明他掌握了非常权威确切的史料证据,因此赵高是秦宗室远亲,生于秦国,并不是什么赵国的公子,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赵高不是所谓的赵国公子,那么他的一切行为就只能称之为恶行。
但是赵高作为秦宗室远亲,深受秦始皇的器重,甚至被委以公子胡亥的老师,教授决狱,身为皇家车队的队长,出入常与始皇相伴,又为什么会做出那个多令人痛恨的恶行呢?究其原因,无外乎四个字:恐惧、野心。
实际上,如果我们通观赵高的一生,就会发现其前后表现截然相反。前期恪尽职守,忠心耿耿;后期翻云覆雨,弄权害人。而变化的节点就在沙丘,秦始皇去世之时。始皇驾崩,赵高必须面对的处境就是新君上任,如果按照始皇的遗诏,长子扶苏继任,则赵高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之地。赵高曾犯过大罪,审讯赵高的就是蒙毅,蒙毅刚正不阿,判处赵高死刑,是秦始皇怜惜赵高的才华,所以才赦免了他。蒙毅是蒙恬的兄弟,二人都是长子扶苏的得力干将,扶苏上台,二人必受重用,赵高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赵高深度恐惧。
同时赵高身为公子胡亥的老师,胡亥对其言听计从,严重依赖,机敏的赵高从胡亥身上也看到了飞黄腾达的希望。如果胡亥登台,他赵高早晚一手遮天。事实也是如此,后来胡亥简直成了傀儡,所有朝政大权,尽归赵高所有。这就是所谓的野心。
赵高从本质上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因为恐惧和野心,从沙丘开始,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开始了一系列的,没有停止的恶行。矫诏杀死扶苏、蒙恬,后又陷害蒙毅。解决了自己的恐惧问题。以各种罪名铲除了胡亥所有的哥哥,帮助胡亥巩固了皇位,为自己的野心铺平道路。后来逼死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再后来陷害左丞相李斯,铲除了自己擅权的绊脚石,赵高终于由皇家车队队长登上了独揽大权的丞相的宝座。为了自己的野心,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都会成为赵高的敌人。章邯临危受命,剿灭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赵高不能容忍,意欲陷害,终将秦朝最后的名将逼反。刘邦袭破武关,陈兵霸上,赵高见势不好,竟然派人逼死了自己的学生,带给他无尽荣华富贵的当世皇帝秦二世胡亥,同时另立子婴为秦王,以讨好刘邦,意图保住自己丞相的位置。
遍观此人一系列的恶行,可以清晰地看出赵高是一个极度自私,毫无底线之人。这样的人是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和英雄一点都沾不上边,还是让他回到他应该的去处历史的耻辱柱上,老老实实地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