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霸业未成就称帝呢,只因他想冲喜
还不知道:吴三桂为什么霸业未成就称帝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的削藩之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一方是20多岁未经战阵的康熙皇帝,一方是一个62岁的身经百战的吴三桂,但是在战争过程中康熙表现出来坚定、镇定、淡定是吴三桂所不能比拟的。
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被康熙处死以后,是“三藩之乱”的转折点。
当吴三桂出兵后,康熙也是不甘示弱,在1676年,康熙迅速调动了全国的军事力量,向吴三桂扑来。
吴三桂出兵凶猛,而康熙呢?也不甘示弱。两军在斗争中,各有得失。但是,让吴三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盟友耿继茂、尚可喜各怀鬼胎,会出卖自己,而投向康熙的一边。这样就使本来让吴三桂占有优势的局面,向相持的阶段进行,从而慢慢康熙占有优势。
其实,能有这样的局面,与康熙身上的品德和智慧是密不可分的。
在三藩反清之初,清军是节节败退的。但康熙表现出的镇定自若,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其中在危乱之中表现出的智慧,让他更胜一筹。
他首先将吴三桂的罪行公布于众,得到民众舆论上的支持。
接着他又处死了他自己的亲姑父、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这样在士气上打击敌人,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清军。
其中在战略上,所表现出的谋略,更让人叫绝。
吴三桂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但是,康熙呢?却并没有因此而孤立汉族的兵将,反而大力重用,这就无形中鼓舞了军队的士气。
另外加上康熙肯听取他人的意见,不一意孤行,这也为他的胜利赢得了筹码。
吴三桂从反清初时的优势,到慢慢的失败,是必然的。
吴三桂有两次的叛乱。第一次背叛崇祯。这次叛乱换来的大清的礼遇和善待。可以说大明朝的昏庸至极,被清朝所取代是历史前进的结果。
如果没有第二次背叛,后人对吴三桂的评价也不至于如此不堪!
就是第二次的背叛,却是吴三桂的一大败笔。
清朝的这个时候,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而且人民大众已经普遍接受了清政府的统治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吴三桂这个时候起来反叛,本身就是一个逆社会发展之举,所以,不可能得到人们的普遍的支持。
吴三桂打出的旗帜、和口号也过于老套了。“反清复明”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其实吴三桂打出这样的旗帜,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大明的灭亡就是吴三桂一手策划的,现在又想复明,谁相信呢?
还有就是吴三桂在云南虐杀南明永历帝,就更加的失去了汉人的支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吴三桂在民心上就已经失了一招。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康熙的品德和智慧,是吴三桂最终败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康熙的十七年,虽然吴三桂感觉自己气数已尽,但是,折腾了一辈子,总还是想要把自己那个最初的梦想圆上一圆。
于是,吴三桂等不及最终完成他的霸业,就在衡州称帝了。
但,这一冲喜的举动却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军进军云南的昆明。此时,吴三桂虽然死去,但是,吴三桂的子孙也被斩尽杀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