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瓦剌是蒙古人吗?瓦次最后去哪了?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铁骑大举南下,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在王振等人的唆使下贸然出征。八月十五日,明军被蒙古兵团团包围在土木堡,一战即溃,明英宗被俘虏,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当机立断,加强战备。同年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因屡屡受挫,加上天气转寒,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明王朝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然而,称雄一时的瓦剌后来去哪里了?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瓦剌属蒙古人,即西蒙古。瓦剌本在蒙古高原西部(更早应在贝加尔湖以南,西迁至此),即斡亦剌,此地多森林,故瓦剌的生活方式与草原人群不尽相同。

  1208年冬,成吉思汗西征,“巡哨队和前锋在路上突然遇到以忽秃合别乞为首领的斡亦刺部。由于该部无力作战、抵抗,他们屈服了”。斡亦剌人主动带路,致成吉思汗大军进展顺利,故受到优待,设立了4个千户,且与成吉思汗家族世代联姻,成了驸马。

  成吉思汗分封子弟时,依据“幼子守灶”的传统,将大部分属地(包括瓦剌)给了幼子托雷,托雷去世时,也依据同样传统,将大部分属地(包括瓦剌)给了幼子阿里不哥。由于瓦剌是成吉思汗的姻亲,身份较高,所以后来阿里不哥的属下统统被称为瓦剌。

  元末明初几十年战争动乱之际,瓦剌远居漠西,没有参与明蒙战争。

  徐达、常遇春大军北上后,元顺帝北逃,蒙古逐渐分为三部,即:兀良哈、鞑靼和瓦剌。

  鞑靼在不同时期的意思不同,在元代曾作为整个蒙古的称呼,在明代则指蒙古的一部,由元皇帝统领。兀良哈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在辽东。西边的瓦剌控制着丝绸之路,逐渐富强。

  明成祖第二次北伐时,一举击溃鞑靼部,此后鞑靼部内部出现纷争,大汗鬼力赤非黄金家族成员,被权臣阿鲁台所杀,鞑靼开始衰落。

  鞑靼衰落为瓦剌北扩提供了机会,但1414年(永乐十二年),明成祖北征瓦剌,打败了瓦剌三部(另二是太平、把秃孛罗)中最强大的马哈木,马哈木死后,儿子脱欢继之,脱欢基本掌控了鞑靼,脱欢的儿子即大名鼎鼎的也先,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获了明英宗,如果不是在北京城下被于谦打败,几乎恢复元朝的帝业。

  也先废掉了鞑靼的皇帝脱脱不花,自立为大元田盛大可汗,后被属下阿剌知院所杀。

  后来鞑靼部涌现出达延汗,先后击败兀良哈与瓦剌,瓦剌只好又回到西北,明代末年迁到了天山以北,汉文史料称其为卫拉特蒙古(又叫厄鲁特)。卫拉特分四部,即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准噶尔与和硕特。后土尔扈特西迁,辉发部代之,仍是四部。

  清代时,土尔扈特东归,他们其实就是瓦剌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