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知己胜千金,:史上最仗义的哥们鲍叔牙
提起春秋名相,我们会不约而同首推齐桓公的相国管仲,史称“春秋第一相”。管仲帮助齐桓公实现了春秋霸业,成就了“方伯”之名。正是由于他在齐国的非凡作为和巨大成就,被后世称颂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成为历代贤臣效仿学习的楷模,诸葛亮就把管子当做自己的偶像。两千多年来,管仲就这样以一个高大、贤能、辉煌的形象,矗立在人们的心目中。翻开管仲的人生履历,仔细辨认他所走过的足迹,你会惊奇地发现,在他的身后一直站着一个人,这个人与管仲的命运息息相关,他叫鲍叔牙,习惯上人们又叫他鲍叔或鲍子;成就管仲一世英名的正是他的这位同乡好友,没有他这样一个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哥们,管仲的一切名誉、地位、成就及财富都将无从谈起。
共同打拼的时候仗义疏财、热心相助。公元前700年左右,在今天安徽省的颍上,有一对年轻伙伴,一个叫管夷吾,一个叫鲍叔牙。两人虽然都出身贵族,但管夷吾年幼丧父,家道中落,与寡母穷困度日,生活相对拮据,而鲍家仍比较殷实。像今天的许多年轻同乡一样,管鲍二人合伙做起了贩盐的生意,从齐国把盐偷偷地运到邻近的鲁国、莒国,高价卖出,赚取其中的差价。虽然冒着很大的风险,但利润是很诱惑人的。当时每做一段时间,俩人便坐下来算账分利。而每一次所赚钱的大部分都给了管仲,鲍叔牙只留下其中很少的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做生意的本钱全部都是鲍叔牙出的,依着现在的合作经营模式,起码五五分成是天经地义的吧?同乡中有人知道他俩在做生意,眼看着管仲总是多拿,便有好事者提醒鲍叔牙:跟管仲那种好占便宜怕吃亏的人有什么好合作的呢,分明是拿你当冤大头嘛。鲍叔牙笑一笑,说:夷吾没有爸爸,家境不太好,多分一点有什么呢?正是在鲍叔牙的无私帮助下,管家的生活才重新有了起色,不再为吃穿发愁了。
战场生死危难之机挺身而出、两肋插刀。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哥俩商量,咱不能一辈子满足于做个商人吧,不如一起去从军,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或许能创出一番更大的天地。鲍叔牙说好:哥们,听你的。就这样两人同时走进了齐国的军营,穿上了武士的铠甲。平时的军事训练中,鲍叔牙不怕吃苦,勤学苦练,管仲则靠着他的能说会道很受大家追捧。不久管仲便被提拔做了卒长,手下有几十个兵卒。齐僖公时,齐军在纪国南部与鲁国、郑国开战。这一天鲁国的军队发起猛烈的攻势,齐军眼看着抵挡不住,作为卒长的管仲很会审时度势,他判断己方八成要败了,遂悄悄缩身躲到队伍的后面去,得到齐军溃败的消息,他扔下剑戟扭头就跑,逃命的速度比回撤的战车还要快。他这边正落荒而逃,只见鲍叔不顾颓势带着一干人死命地往前冲。作为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作为同乡、作为至交、作为曾经对自己仗义疏财的哥们,一般人在此关口会怎么做?答案应当是唯一的,与其同生死,要么拽住鲍叔牙随自己一起逃命,要么跟他挽起臂膀共赴大义。管仲没有选择这样,而是冲鲍叔牙喊:鲍叔,你快冲,替我挡一挡。——这就是后来的春秋明相在生死关头的做派,这就是被诸葛孔明奉作先师的管仲,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聪明人。
结果,鲁国的军队最终并没有真正地追杀过来。这边跟在管仲身后逃跑的兵卒停下仓皇的脚步,见卒长管仲还在奋力逃跑,一边齐声耻笑,一边喊话:管卒长,敌人没追过来,瞧你跑得比兔子都快,哪像个齐国的战士?管仲听到笑喊声,这才停下脚步,定了定神,一边喘着粗气一边不忘为自己辩解:你们笑什么笑,我是逃得快了一点,跑得比你们远,可你们就没有逃跑吗?何以五十步而笑百步者乎?——真理什么时候都在巧言善辩者这里。
替哥们挡枪子儿的鲍子跟鲁军交战了一番,然后安全返回,因为临危不惧表现勇敢,上司要给他记功嘉奖。回到驻地他正高兴着,却突然听说好友管仲因临阵脱逃要被处死,鲍子闻信赶到上司面前,噗通跪地为哥们求情:长官,我最了解管夷吾,他不是怕死,他之所以逃跑,是担心他要是死了家中老母就无人照料了。上司不为所动,鲍子跪地不起,再次苦求:长官,我情愿用我杀敌之功来替他将功补过,求你饶了他这回,可千万不能杀我兄弟呀!在鲍子的一再请求下,管仲最终躲过了这次杀头之祸。
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我谦让、鼎力举荐。齐襄公诸儿时,管仲和鲍叔牙都进了君王府,齐襄公有两个弟弟,大的叫公子纠,小的叫公子小白。有一天管仲悄悄地对鲍子说:襄公整天只知道淫乐,我看长久不了,他那两个弟弟倒挺聪慧机灵,像是将来能干大事的,咱俩要是能分别到两位公子府里,给他们当个老师,日后……嘿嘿。鲍子完全信服管仲,托了个关系,请示给齐襄公。襄公酒色淫乐忙不过来,正愁无人帮着带两个弟弟,当即答应,即令鲍叔牙做公子小白的“傅”,令管仲做公子纠的“傅”,当然管仲仅仅是个“副师”,人家公子纠还有个“首师”叫召忽。
襄公不务正业贪图享乐,跟自己的妹妹——嫁给鲁桓公作了夫人的文姜乱伦私通,其堂弟公孙无知联手连称和管至父密谋杀害了他,自立为君,齐国因此陷于血雨腥风的混乱中。管仲预感形势不妙,劝说召忽带着公子纠投奔到舅姥姥家鲁国,鲍子也闻风而动,跟着公子小白躲避到了莒国。不久,雍琳人又“袭杀无知”,“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希望大夫们在齐公子中重新选择一位贤能者继承君位。当时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公子纠较公子小白有着相当的优势,但齐国内部国氏、高氏两大强族为此各挺一方,互不相让。分别在鲁国和莒国陪着各自主子的管仲与鲍叔牙,自然都掌握了这些信息。鲍子给公子小白建议,立即回国继位。听说公子小白已启程赶往齐国,管仲也连忙晋见鲁庄公的母亲文姜,鲁庄公当即安排兵马护送公子纠也急急往齐国赶。——兄弟俩为一个王位展开了竞争。管仲觉得这样还不行,鲍子和小白他们动身早,恐怕会提前一步到达齐国,他提出率一小股人马走捷径前往莒国与齐国的必经之路,截杀公子小白,为公子纠清除王位的障碍。鲁庄公称此计可行,管仲带人星夜疾驰,早早埋伏在即墨的一处山路上。忽见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的车辇出现,管仲当道拦住,称齐国使者已迎公子纠回国就位,你们还是回莒国吧。公子小白倒十分镇静,称回国只为奔丧,并非抢夺君位。管仲冷笑一声,但却不让出道来。这时鲍子拔刀闪身出来,大声道:夷吾,你再不让开,休怪哥们不客气,现在咱各为其主,你别挡着道找不痛快!管仲见自己的人马少不能硬来,加之鲍子跟他动真格的,只好佯装让道。公子小白的车刚刚经过管仲面前,管仲乘其不备,张弓搭箭射向小白。只听小白大叫一声,应声倒下。管仲扭头招呼自己的队伍一路狂奔回鲁国报喜。公子纠听说管仲已将弟弟射杀,喜不自禁,暗想齐国之君非他莫属,遂命车队缓缓前行。
其实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的那一箭只射中了他的铜质衣袋钩,公子小白是情急之下装死的。待管仲自以为得手快马绝尘而去,小白起身命鲍叔牙集中精兵组成小分队,轻装飞速回到了齐国。公子纠与管仲在路上优哉游哉闲庭信步时,公子小白已经进了临淄城,顺利坐上了齐君的宝座,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被弟弟抢了君位,公子纠岂能善罢甘休,回头来找鲁庄公帮忙,引起鲁齐开战,结果鲁大败。不得已,为了鲁国自身的利益,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以求与齐和解,拘押了召忽和管仲。召忽见主子已死,不愿苟活,触柱而亡。一下子将管仲晾在了那儿,但人家管仲不觉得有什么可羞的,人家还有说道呢:“自古人君,有死臣则有生臣,如其死死,莫若生入齐国而为公子纠鸣冤。”经过外交斡旋,管仲被押解回齐国。这时的鲍叔牙已是齐桓公身边的亲信红人,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朋友管仲,他日夜惦记着管仲在鲁国的命运。原本可以在鲁国就地解决掉管仲性命的,正是因为有鲍叔牙的争取,才想尽办法先把哥们弄回齐国来。那边的使者在鲁国努力争取把管仲弄回来,这边鲍叔牙早就着手替管仲在齐桓公面前求情做工作。
押解管仲的槛车到达齐国首都临淄时,鲍叔牙亲自出城迎接,命士卒打开枷锁,换上新装,安排管仲住进了宽敞舒适的馆舍。
老友重逢,一个已沦为阶下囚,一个是君主的座上宾,尽管管仲一副落魄相,但鲍子却丝毫没有得胜者的盛气凌人状,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如既往亲切地拉住管仲的手说:兄弟,别再有什么内疚了,我已经再三向桓公推荐了你。
鲍叔牙为他的这位朋友可谓是仁至义尽。他自己拒绝了桓公给他的令人垂涎的相位,全力荐举管仲。桓公一听管仲的名字,顿时火冒三丈,“夷吾射寡人中钩,其矢尚在”,他射我的那一箭,箭头我还给他留着呢,恨不得生吃他的肉!鲍叔忙笑脸劝慰:主公您息怒,当时管仲在公子纠手下,各为其主,他是不得已而为之;你要用了这个人,他还能为你射天下呢,岂止一个衣袋钩?桓公仍不为所动。鲍子不气馁,他缠在桓公身边,循循善诱开导齐桓公:这样说吧主公,您要是只求治理好齐国,我和高傒勉强还能帮上你,“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您要是想称霸诸侯,没有管仲不行啊!这一句终于打动了齐桓公。鲍子见桓公面色和缓,他趁热打铁:臣在许多方面不如管仲,得管仲者必得天下。在鲍子苦口婆心地劝说下,桓公最终答应面见管仲考问一番再定。鲍子替朋友考虑无微不至,他硬着头皮向桓公提出了新的要求:管仲非常人可比,“君必待以非常之礼,卜日而郊迎之,四方闻君之尊贤礼士而不计私仇,谁不思效用于齐者?”鲍叔的这一番张罗,管仲的面子、禄位样样都有了。桓公思之,既纳贤任能、笼络人心,何不事情做得完美些?于是答应了鲍叔牙。随后“三浴而三衅之”,亲自前往临淄城外的馆舍迎接管仲,赐之为上大夫。
费尽口舌跑断腿为朋友搭好了舞台、确定了主角的位置,春秋第一名相的管仲就这样得以粉墨登场。没有鲍叔牙,历史注定不会出现这位为后世称道的所谓名相管仲,管仲人生紧要关头的几步——非仅仅一步——都是鲍叔牙甘愿给做的垫脚石,赤诚无私地给予其扶持帮助。——当然这其中既包含着情感和义气,也体现了鲍子对管仲才能的崇敬、认可与信赖。为促成齐桓公尽释前嫌任用管仲,鲍子竭尽全力,所以说成就管仲千古美名的,是因为他结交了鲍子这样一个侠肝义胆的哥们兄弟。这一点连管仲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晚年时他曾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好友辉煌腾达后他甘居幕后、默默暗助。费尽周折地把好友扶上了相位,鲍叔牙从此默默地后退一步,心甘情愿地站在了配角的位置上。甚至为了避免管仲有什么心理负担,在管仲辅佐齐桓公大展拳脚的时候,鲍子索性有意远离决策中心、表现出对政治的淡漠,选择了悠游闲适的生活。当然管仲也并非对朋友没有回报,既然哥们选择了不闻政事逍遥自在,大权在握的管仲下令,专门给鲍子修建了一座供其游乐的玲珑园,供鲍子避暑悠闲、品茶会友。今天达官显贵喜食的鲍鱼,据称乃是鲍子的最爱,原本叫盾鱼,因鲍子餐餐必有而被人们称作“鲍鱼”。——这位仗义的哥们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正因为鲍叔牙在管仲生命里的特殊意义,苏轼的老爸苏洵才这样说:“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