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找出对手的软肋:李鸿章从侧面扳倒左宗棠

  导读:任何事物都有其软弱的一面,若能找到事物的软助,然后攻之,即使是原本很强大的事物往往也会在瞬间变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清朝末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当时能够左右朝廷决策的封疆大吏,但他二人素来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政见不合,严重拖累了李鸿章施

  展抱负的步伐。晚年的左宗棠已然成为李鸿章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李鸿章千方百计地想除掉他。

  那么该从何处下手呢?

  李鸿章经过深思熟虑,分析出:左宗棠做大事需要大笔资金,由于清政府这几年一直经费紧张,左宗棠做大事的本钱都是由“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他筹集的,要扳倒左宗棠,就要先除去胡雪岩。

  于是,李鸿章明确制定出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策略。

  那么该如何除掉胡雪岩呢?他由此进一步分析:胡雪岩大部分生意都集中在钱庄、当铺、丝行和药店几个领域,但最关键的还是钱庄。

  所有的行业,都是以钱为血脉,只要钱庄一倒闭,其他的也就不攻自破了。而信用恰恰是钱庄的命脉,那么,就该从动摇胡雪岩钱庄的信用开始。

  商业上的争斗,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商业上的手段才能不被他人所察觉。于是,李鸿章便与胡雪岩当时的劲敌盛宣怀联手,他们二人紧紧地盯住胡雪岩钱庄的信用二字作起大文章。

  当时,正好赶上左宗棠奉命与法国人开战,由胡雪岩为他筹备军需。忙得不亦乐乎的胡雪岩凭借自己对生丝市场的垄断,控制着市场价格,便向国外银行大胆借贷,以作军饷,等日后朝廷发钱给他再偿还贷款。

  而盛宣怀则乘机联合各地商人和洋行,偏偏不买胡雪岩的生丝,导致胡雪岩大量生丝卖不出去,资金一时紧张,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

  而李鸿章又通过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延缓朝廷向胡雪岩发钱,让他不能按期还贷。最后,外国银行步步紧逼,他迫不得已,只得将自己钱庄里的存银拿去还贷。

  很快,上海就传出胡雪岩的钱庄周转不灵的消息,马上就有人持银票来兑换巨额现银,钱庄库存很快就不足了。如同滚雪球似的,危机越来越大,来兑现银的人排起了长龙,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钱庄只好宣布倒闭。

  连锁反应很快就出现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家业很快就破败了,左宗棠失去胡雪岩的资金支持,很难再有大的作为,李鸿章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