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民国选上海小姐为什么没有没人参加?全靠杜月笙帮忙

  这是发生在民国的一场选秀,要选的不是女团,而是「上海小姐」。可就是在上海这样前卫的城市,举办这样一场洋气的比赛,结果却没人来参加。多亏得杜月笙先生,选美才能顺利进行。这件事情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民国第一次正式选美究竟结果如何?

  1946年,一则报名启事出现在了上海的各大报刊上,上面写着这是以慈善为目的而举办地一场选美比赛,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可结果却与期望相反,报名的人寥寥无几。其中的原因,恐怕要归咎于历史和现状。当时是有选美的,不过都是在风月场所里举行的,这在清朝叫「评花榜」,都是青楼为了招揽顾客搞出的噱头。

  虽然这时的上海已是「东方巴黎」、「十里洋场」,可再前卫的名媛,也不愿给自己贴上风月女子的标签。这可让作为主办方的杜月笙犯了难。虽然当初蒋介石找他的时候,他因为没当选上海市长而没有接茬,但为了攀上组织部长陈立夫的亲信汪宝暄的关系,他已经答应了这件事,而且这是为了赈灾募捐,事情必须进行下去。

  那么这灾难是从哪来的呢?事情源于1946年的春天,江淮平原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300万民众流离失所。难民们分散到全国各地,其中有数十万涌进上海。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救济苏北难民的捐款组织,上海本打算由政府出面赈灾,可当时国共局势紧张,几乎所有的经费都用在了军费开支上,无奈只得选择发动民间力量。

  赈灾的目标是20亿元法币,杜月笙、吴开先、章士钊、范绍增等知名人士牵头举办了球赛、电影和京剧等义赛义演。观看香港星东足球队和上海市冠军队青白足球队义赛的有万余人,杜月笙为球赛开了球。主办方还举行了义球拍卖,一个名叫王韵梅的女子以500万元的高价买走了义球。可这几场义演义赛下来,与20亿还相差很远。

  「选美」是在义演之后想出的新花招。为了让比赛继续,杜月笙决定必须要「正三观」。他首先通过媒体不断加强民众对「这是为了赈灾而举办地慈善活动」的认识;其次,动用关系请演艺界的大咖带头报名;最后,再三强调德智体美俱佳的人才可能夺冠,而不再是过去靠脸蛋和身材争「花魁」。

  民立中学女生高清漪的报名,终于打破了选美初期的沉闷气氛,这是第一个来自社会的自发报名。随后气氛逐渐高涨,从民众到名伶都参与了进来。这场中华民国时期空前绝后的选美,报名参选者总计3000多人,最大的28岁,最小的17岁。为了体现比赛的公平,组委会又按闺阁名媛、影星、歌星、舞星四类分组,分别评选。

  最终的决选在上海新仙林花园舞厅举行,颁奖嘉宾是梅兰芳,门票2万法币一张。选票由投票者花钱购买,谁获得的选票价值最高则获胜。最终王韵梅以65500元的高选票夺冠,是原本呼声最高的亚军谢家骅的2.5倍。王韵梅是川军军长范绍增的女朋友,她的冠军是用钱砸出来的,但那又如何?毕竟这就是一场为了钱而办的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