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核爆威力这么大,为什么战后却很快的重建了
二战日本投降前夕,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掷了原子弹,造成了难以言说的后果,世界为之震惊。这两颗原子弹,一颗代号“小男孩”,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另一颗代号“胖子”,长约3.25米,直径1.52米,重约4700公斤,在距地面550米的空中爆炸,释放的能量约相等于2万吨TNT烈性炸药。
原子弹是毁灭性武器。据统计,在两次核爆中,大量建筑物被毁,大约有24万多人直接死亡,受核子尘埃放射影响间接死亡的更是难以统计。原子弹不同于其他武器,一旦爆炸,除了造成直接的人员伤亡外,最令人恐惧的就是核辐射和核污染。历来一地一旦受到核污染,人员疏散,商业凋敝,很快就会沦为“不毛之地”或者“无人区”。例如,因核污染而被废弃的普里皮亚季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数千人受到强核辐射,数万人撤离,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
同样是受到核污染,广岛和长崎是怎么做的呢?幸存下来的日本人,不仅没有撤离,反而留下了,并且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完成了恢复重建。
说好的的核污染呢?难道日本人就不怕吗?其实,不是日本人不怕,而是当时的核爆后果并没有流传中的那么严重。
这与原子弹爆炸的方式有关。当时的广岛、长崎建筑简陋,人员暴露,美军采取了空爆的方式。大家都知道,核爆炸方式一般分为“空爆”与“地爆”两种,空爆容易造成冲击波,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杀伤半径,对地表设施的破坏力更大。事实的确如美国军方所预料的那样,核爆之后广岛长崎这两座城市的居民大量伤亡和地表建筑大部分被毁。但是空爆有一个特点,就是冲击波、光热辐射、爆炸产生的核辐射等很具有杀伤力,但是残留物核辐射却很少。
当时,广岛长崎虽然直接受损严重,但是核爆所残留的辐射物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浓度。一方面,受风向的影响,辐射物在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扩散,辐射浓度被一再稀释;一方面,少量的放射性尘埃受雨水影响,沉淀到地上,形成“黑雨”。“黑雨”只是使得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要高一些。事后,美国方面也证实,这两座城市因原子弹爆炸而增加的辐射量并不大。
这就说明,除了直接损失外,广岛长崎的核爆造成后续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广岛长崎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进行的重建。
对比核爆,核泄漏才是我们的隐忧所在。前文我们提到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其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福岛核泄漏事故中的禁区依然让人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