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传说中“叶赫那拉的诅咒”是什么?清王朝覆灭真的跟诅咒有关吗?

  叶赫那拉,是一个在清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姓氏,这个姓氏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执掌清末政坛数十年的慈禧了。然而,叶赫那拉这一支的先祖,却在清朝兴起之前,和清朝的正牌皇族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有着众多的恩恩怨怨。那么这一恩怨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呢?清末出了一个爱好折腾的慈禧,真的是源自于叶赫那拉氏先祖们的一个诅咒吗?

  叶赫那拉的满文写法

  传说明朝末年,辽东的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领兵四处征伐,吞并周边的女真部落,还起兵反抗明朝,在萨尔浒击败了前来讨伐的明朝大军。努尔哈赤乘胜追击,进攻当时的海西女真叶赫部。叶赫部的首领布扬古在兵败投降,即将被努尔哈赤处死之前发下了对爱新觉罗氏的诅咒。清末光绪朝的作家恽毓鼎所著的《清光绪帝外传》中是这样记载这个诅咒的:“部长布杨古临投愤言日:‘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以此祖制宫闱不选叶赫氏。”现代作家徐荻芬所写的《慈禧的一生》就采用了这种说法,不过文章不再采用佶屈聱牙的文言文,而是译成了现代汉语:“叶赫部落的酋长布扬古,曾在临殁时愤愤然地发过誓,他说:叶赫部落的后裔,只要留存一名女子,也必覆灭满洲。’因此,努尔哈赤定下祖制,满清宫围,绝对不准选叶赫女子。”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民间流行的说法其实是从光绪年间才开始流传的。而且这种说法不见于正史,多是见于清末的笔记杂文甚至是话本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自然是不高的。何况这个传说中提到了“满洲”二字,满洲的称谓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时期的改称。努尔哈赤时代,明朝称呼为女真,而建州部自称为诸申,这个略有穿越的名字恰恰说明了这个传说是后人的牵强附会。究其原因也不难发现,光绪年间的掌权人物正是叶赫那拉氏的慈禧。编一些有关她祖先的段子,正好可以借古讽今,表达不满。

  说慈禧是冥冥之中注定派来报仇的说法固然不可信,但是在明朝时期,叶赫部与建州部之间的仇隙还是很大的。双方相互仇杀多年,屡次大动干戈。那叶赫部究竟是群什么人呢?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又是怎么和努尔哈赤结下血海深仇的呢?

  叶赫本是蒙古裔,偏向黑水白山行

  现在满族的叶赫那拉氏的后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但是他们的先祖大多居住于明代活跃在海西地区的女真叶赫部。叶赫也称“也赫”、“也合”、“夜黑”、“野黑”,都是满语yehe的音译,意为“插盔缨”’,尚武精神,从名字就能窥知一二。有一种说法是叶赫部的中心叶赫城坐落在山区里,城堡的样子和头盔类似,故此得名。

  叶赫部的族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们是女真人,一些清末汉人编写的书籍里面,认为叶赫部是女真人。例如魏源的《圣武记》,何秋涛的《朔方备乘》等。但是这些观点略有想当然。现代的研究大多认为叶赫部的先祖是蒙古血统,原属蒙古土默特的一支,出自于永乐年间威震天下的蒙古兀良哈三卫,有支小部族后来在永乐年间从兀良哈三卫中脱离,逐步迁往女真地区,改姓纳喇氏,就是后来的叶赫那拉氏。

  叶赫部先祖居住的地区,在今天的哈尔滨到佳木斯之间

  叶赫部始祖星根达儿汗,原姓土默特,就是今天居住在松花江大折弯地区的蒙古人,后来这支部族南下,来到了今天的吉林地区。这支蒙古部落改姓纳喇姓,有了女真和蒙古两个族源的属性。在氏族部落时期,姓氏在部落联盟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刚迁徙到新地的叶赫,在女真的地界里势单力薄,因而改姓以图收容和支持。纳喇氏到了叶赫这个地方,也就开始出现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叶赫那拉姓氏。

  明朝中后期,建州女真开始崛起,所以明朝在女真地区推行当年在蒙古地区推行过的政策,开始“以夷制夷”,大力支持叶赫部,并把它作为制衡建州女真的重要力量。努尔哈赤时期更是如此。在努尔哈赤致力于统一女真的时候,明朝多次出兵协助叶赫部打退建州努尔哈赤的军事进攻。然而万历中期之后,明朝中枢的效率越来越低,各项矛盾也开始显现。对于女真地区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努尔哈赤抓住这个契机,向周边的海西女真部落发动进攻。海西女真的哈达、乌拉、辉发,一个一个被建州努尔哈赤所灭,明朝想借助叶赫的力量抗衡建州的政策也日益行不通了。

  叶赫悔婚,引发努尔哈赤引兵大战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刻。

  一切的故事都围绕着一个倾国美女展开,这个女子姓名不详,史书所记载称之为“北关老女”、“叶赫老女”,为什么要叫她“老女”呢?,是因为这一年她的年纪已经33岁了,如此大的年纪,却还没有出嫁,实在是一件奇事。而这把年纪还被各个女真部落争来抢去,其美色妖娆更是由此得见。可惜的是,史书上对这个引起了女真内部数次攻杀的女子,却没有明确的姓名记载。在2005年的时候有《太祖秘史》一剧,将这位奇女子命名为叶赫那拉东哥。这位女子的名气可谓盖过了当时的诸位部落首领,这是后话。

  叶赫的末代贝勒布扬古是这位绝代女子的哥哥,在那个年代里,作为首领的哥哥是有权处理妹妹的婚事的。二十年前,叶赫部将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女子许配给了建州部的努尔哈赤。但是由于两个部落之间的仇隙,这门婚事被整整拖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中,努尔哈赤从勇武的青年变成了一位两鬓泛霜的老人,这位女子也变成了“叶赫老女”。

  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力量不断增强,大有一统女真的气概。本有仇怨的叶赫部更不想履行这门婚事了。布扬古作出决定,将自己的妹妹另嫁给喀尔喀蒙古巴达尔汗贝勒长子莽古尔泰。这一动作有很明显的敌对之意,叶赫与喀尔喀结好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叶赫部找的一条退路。殊不知这个决定,让布扬古成为了叶赫部的最后一个首领。

  影视剧中的努尔哈赤和叶赫老女的形象

  建州女真的部落首领遭到来自虎视眈眈的敌对部落的女方公然毁婚,是整个部落的莫大羞辱,激起了建州女真的公愤,这也成为努尔哈赤后来起兵的“七大恨”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所做的“告天七大恨”中有四条与叶赫有关。可见,明朝当时对叶赫的政策偏向和扶植已经十分明显,并且己成为努尔哈赤统一大业的重要障碍了。在后金兵攻下抚顺、清河以后,努尔哈赤曾想一举消灭叶赫。但是苦于和明军作战,一时间难以抽调兵力。

  天命四年(1619),明朝调集大军进攻努尔哈赤,却在萨尔浒地区遭到大败。一时间,明朝在整个东北北部地区的羁縻统治开始崩盘,叶赫部也失去了自己最大的屏障。努尔哈赤不知是否有意,将一部分战场设在了叶赫地区。在萨尔浒之战后,叶赫城以东焦荒一片,受到了很大的战争破坏。努尔哈赤趁机以积蓄多年的实力一举统一了叶赫。也正是萨尔浒之战后,后金政权完成了征服所有说女真语言的国家,“自尼堪东至于海,自朝鲜国以北,蒙古国以南,皆都征服”。(满语中称汉人为尼堪),因而在后金政权征服了叶赫部之后,才正式的以一个整体南下,开始向辽东甚至是中原地区图谋进取。

  不得美女是假,统一女真是真

  《满文老档》的汉文翻译版中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

  在满文老档中,保存有较多的清代早期的历史资料,对于叶赫这个部落来说,努尔哈赤引兵而攻的原因绝不会是因为争抢美女。就这一点来说,《满文老档》里面的第四册记载了努尔哈赤对于这位叶赫美女的看法:

  此女之生,非同一般者,乃为亡国而生矣!以此女故、哈达国灭,辉发国亡,乌拉国亦因此女而覆亡。此女用谗挑唆诸申国,致启战端。今唆叶赫勾通明国,不将此女与我而与蒙古,其意使我为灭叶赫而启大衅,借端构怨,故与蒙古也!我即得此女,亦不能长在我处,无论聘与何人,该女寿命不会久长。毁国已终,构衅已尽,今其死与将至也。我纵奋力夺取此女,亦不能留於我处。傥我取后迅即殒命,反流祸於我矣!

  因而建州部与叶赫部之间的恩怨并没有后世所说的那样神乎其神,努尔哈赤对这位“叶赫老女”也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如醉如痴。叶赫部在海西女真地区生活了二百多年,长时间的通婚已经让叶赫部女真化了,语言和习俗也是与建州女真十分相近的。这些相似点也让后来的叶赫那拉氏有很多的参政机会。叶赫那拉这个姓氏在后来的清朝也是非常显赫,是著名的满族“八大姓”之一。两部落的血海深仇,在清朝建立之后逐渐淡化,只剩下了姓氏作为当年的血统符号了。清代的叶赫那拉氏族出现了许多的显赫人物,而慈禧以太后身份掌权,本身就是对“叶赫那拉氏”不许进入宫闱的传说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