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为何会离奇驾崩?背后有怎样的阴谋?
1000多年前的11月14日,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包九年凌晨,太祖皇帝赵匡胤突然离奇死亡,一时间众说纷纭。
宋太祖赵匡胤,军将出身却以文明方式披上龙袍的奇特帝王,创建新型文官政治,奠定两宋三百年富强基石,一生之彪炳辉煌,正如其“唐宗宋祖”的地位,公认重量级!驾崩的时候,也正是五十岁的壮年,可谓英年早逝,引来无数后人痛惜!
但以功业论,这位崇尚文治,骨子里却铁血沸腾的强人,离世的那一刻,心中恐怕更多是深深的不甘!志在开创强国盛世的他,离世的时候,面对的依然还有顽强残喘的北汉,更有虎视眈眈的契丹辽邦,一个新生且蒸蒸日上的华夏王朝,眼前却还有太多凶险挑战,而他,却已无奈的倒在新关口的前夜!
而比这遗憾,更令后世津津乐道千年的,却是他的死因。一位开国帝王的驾崩,留在《宋史》上的,却只有简约的一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草草交代的地点年龄,匆匆一笔带过!
说的比较细的,则是《宋史纪事本末》,患病的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二人深夜密谈,到14日凌晨,窗外随从们却看到了离奇一幕:昏黄烛火下,赵光义匆忙闪避着什么,然后赵匡胤用一把斧子戳地,大声对赵光义一句呼喝:好为之!呼喝过后,溘然驾崩!
于是,密谈过的赵光义顺风顺水登基,继承哥哥遗志完成统一大业,缔造了一个太平安定的宋帝国。当然那夜情景,这位既得利益者,也自然没逃了弑君的嫌疑,更留下了一个著名掌故:烛影斧声!
当然赵光义本人,也是有话说的,我本来就是合法继承人,有著名的“金匮之盟”,即大哥死了他接班。可这个盟约,虽然《宋史》等官方史料,说的言之凿凿,但盟约的原文,却是至今没有。所以赵光义的弑君嫌疑,也就传了一代又一代。哪怕有司马光等大学问家,卖力著述为他辩护,却也拦不住质疑!
即使是在宋朝年间,拜宋朝的自由文化风气所赐,赵光义的杀兄嫌疑,就曾被说的有鼻子有眼,最著名的就是文莹的《续湘山野录》,说是那天深夜,这哥俩密谈,夜里雪积满殿前,赵匡胤用斧子戳雪,嘱咐赵光义“好做,好做”。接着就上床睡觉,赵光义则守在一边,到五更的时候,熟睡的赵匡胤就驾崩了。到底怎么驾崩的?这段春秋笔法,让好些人猜测无穷!
对这样的猜测,也有好些忠臣很愤怒,就比如刚才提到的司马光,不但愤怒,还提笔辩护,说宋太宗真心冤枉,怎么冤枉法?以司马光考证,赵匡胤驾崩那一刻,赵光义根本不在身边,却是赵匡胤的老婆开宝皇后在身边,一看人没了,赶紧派太监喊儿子赵德芳进宫来接班,没想到这位太监王继隆当场正义感大发,认定赵光义才是合法接班人,掉头就把赵光义拽进来,这一瞬间的正义感,成就了赵光义的帝王大业。
由于司马光很权威,所以这个说法,好些人也认,还被编入《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确实,如果司马光说的是真,那赵匡胤的死,赵光义恰能洗脱最大嫌疑。
但要对照《宋史》看的话,司马光这番辩解,却恰戳中了另一矛盾处:不是有“金匮之盟”吗?赵光义不就是合法继承人吗?既然这么合法,开宝皇后哪里有这么大胆子,连这么重大文件都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儿子接班?
而且司马光写这一段时,还特意描绘了大局落定后,开宝皇后与赵光义叔嫂相见的感人场景,开宝皇后一顿嚎啕,赵光义则十分宽厚开导,说有我在,咱们就是一家人,一定共保富贵。场面很暖心!
但比起这暖心来,更虐心的后来事却是:这段故事里的赵德芳,五年后也就是二十三岁时英年早逝。赵匡胤的另一个儿子赵德昭更悲催,就为了给高粱河战后的将士们要赏赐,被赵光义狗血淋头一顿骂,一怒就自刎而死。仅以此事说,不管赵匡胤的死,宋太宗赵光义有多大责任,以亲情说,他确实对不起哥哥!
而以国事说,赵光义虽说治国业绩多多,但却也败笔不少,早在赵匡胤在位时,他就拒绝迁都西安,导致定都开封的大宋,国都几乎一马平川,靖康之耻的种子就这么种下,更挖坑的是,以
军事才能说,他比哥哥更差的遥远,继承的又是哥哥创立的分权军事体制,可真叫他统帅指挥,却叫抓了瞎,两次伐辽无功而返,反而落得惨败。特别是高粱河大战,宋军几乎眼看完胜的战略形势,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最好机会,在他的荒唐指挥下,最后却落得了惨败。惨败的大宋,也就在整个北宋年间,落得战略主动权尽失的悲惨境地!
且不论其他功过,只以军事表现论,泉下有知的赵匡胤,若亲见了雍熙北伐和高粱河战役的过程,怕也是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