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绝世红颜:汉元帝怒杀贪心的画师
湖北省兴山县明妃村,三面环水,水光潋滟;一面环山,山青如黛。这是王昭君的故乡。王昭君吸山水之灵气,出落得丰姿绰约,楚楚动人。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十七岁的王昭君,被选入汉元帝宫中,为掖庭待诏。
王昭君天生丽质,冰雪聪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真是“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然而,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并没有受到汉元帝的垂青。
原来,汉元帝每年都从全国各地挑选秀女入宫,经年累月,人数已近两万。乱花迷人眼,怎么才能临幸到最美的美人呢?汉元帝让宫庭画师把待诏宫女画成图像,然后,把美人图挂在宫里,闲遐时便细细品味,以选出中意的美女。担任此美差的宫庭画师叫毛延寿。毛画家,靠着绘图工具,很是饱览了一番天下秀色。皇帝的女人,他可没有胆量动,可他敢动那些女人的钱包。
西汉后宫有严格的编制系统。元帝在原来后宫十级的基础上,扩大为十五级。级别不同,待遇也不同。昭仪位比宰相,爵比亲王;婕妤位比上卿,爵比列侯。最后一级的待遇也比宫女高得多。宫女是没有品级,没有进入编制的。因此,很多宫女为了提高自己的待遇,千方百计地挤进编制之中。而最佳的路径,就是得到皇帝的宠幸!所以出身富贵人家的宫女,无不动用各种渠道贿赂毛画师,就是那些没有后台,头脑灵活一点的,也会想方设法巴结毛画师。王昭君初入宫庭时,不懂这些规矩,后来知道了其中的奥密,却不屑那样去做。一方面,她为人正直,献媚的手段,她不屑一用;另一方面,她自信:凭自己的身材容颜,画成图像递交给皇上,自会得到皇上的宠幸。
画像那天,王昭君施了个淡淡妆,头上盘了个端端的螺髻头,一枝玉簪斜插在上,身穿月白色绕襟深衣,腰束一条嫩绿色假带,腕戴一对碧玉手镯。阅女无数的毛延寿,实在惊羡王昭君的美丽绝伦。他深信,目前皇帝享用的美色中,没有一个比得上王昭君。动笔前,毛延寿向王昭君自我吹嘘道:“世上各色人等,没有我这枝笔画不了的!传神写照,栩栩如生,笔到即成,他人完全可以按图索人。”王昭君明白他的意思,可没有搭理他。
下笔之时,毛延寿在心里曾涌出过丝丝同情,希望王昭君放下架子,对他尊重一些,向他有所表示,以便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些许满足,那样,他就不会昧着良心下笔。于是,他又拐弯抹角地说:“王宫人,你脸上有一点,如果你大方一点,我会在适当的地方给你一点!”王昭君平静地说:“我不可能有一点,你有权给一点。”毛延寿恼羞成怒,便把那点该点到秋水上的丹青,点到了秋水下的脸上。他暗自惋惜:“可惜!可惜!”
当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画像时,看到了丧夫落泪痣,以为她是个不吉的女人,便将画像扔在了一边。王昭君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此后,三年多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宫女。
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觐大汉天子。汉元帝大摆筵席,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席间,呼韩邪单于提出了“愿为天朝之婿”的请求。汉元帝本想送一个真公主,但金枝玉叶谁愿意前去呢?于是,暗中传旨后宫待诏宫女:“有愿意嫁到匈奴去的,朝廷以公主对待。”
后宫的宫女听说要离开本土远嫁匈奴,都不乐意。因为宫中流传着细君公主的故事。汉武帝时,朝廷为了联络乌孙国共同抗击匈奴,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远嫁给乌孙王昆莫。
昆莫当时已经年迈,细君悲伤远嫁,又面对老夫,再加上语言不通,整日悲愁哭泣。她作《黄鹤歌》一首向汉武帝告哀:“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汉武帝写信劝她以国事为重。后来,昆莫死去,细君公主要求回归大汉,汉武帝又传旨让她依照当时的风俗嫁给了继立的君王。
王昭君当然知道细君公主的事,但是,她更了解普通宫女的愁苦。在后宫,为后为妃的高高在上,富贵荣华,宫女则命如纸薄。自己入宫已有些年头了,只因拒绝了画师的索贿,至今未能出永巷一步,仍是一个宫女。书烛银台旁,宫槐月光下,她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永巷离皇帝的宫殿并不遥远,她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咫尺天涯。什么是那种令人万般无奈,柔肠寸断,悲怨似海的境地。
“远嫁匈奴即能保大汉和匈奴安居乐业,”想到边境兵荒马乱妻离子散的场景,王昭君心跳加速,“不枉我知书达理,不弃我天生丽质,我要远嫁匈奴为民造福。”
当呼韩邪单于牵着王昭君的纤纤素手,出现在定婚仪式上的时候,汉元帝眼前顿时一亮。一位美人,两道黛眉轻颦微蹙,稍露一丝幽怨;一头秀发云鬟雾鬓,更显万种风情。她的出现,“使汉宫为之生色”,汉元帝脸色立即变青。他不停地在心里自问:“后宫怎么还有这样绝色的女子?我为何还不曾临幸呢?”他强打起精神,主持完仪式。
汉元帝回到内宫,立即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找出王昭君的画像细细端详。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而粉颊秀靥之上,何曾有什么黑痣,完全是无中生有!汉元帝一气之下,将毛延寿推出斩首。
有诗为证:“曾闻汉王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在去匈奴前,王昭君请求回家看望亲人。汉元帝对这位无缘临幸的美人,充满了爱怜,特旨恩准了她的请求。王嫱自请和亲的壮举在家乡迅速传开。听说她省亲回来,人们在香溪夹岸十里,迎接昭君回家。王昭君站在绮罗绵缎装饰的画舫上,含着热泪,一路向乡亲们致意。父母亲见到昭君,悲喜交加。见面即为永别,父母心中如刀绞!女儿出塞去结两国友好,又令双亲感到莫大的欣慰。
王昭君离开家乡那天,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登上江中的龙舟,王昭君抱起心爱的琵琶,弹起哀婉动人的别离曲。岸边盛开的桃花宛是她的知音。曲声中,桃花纷纷飘下,有的落在龙船上,有的飘到她身上。看到渐离渐远的故乡与亲人,看到纷飞的花瓣,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王昭君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洒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那些沾满昭君泪水的桃花瓣纷纷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鱼,追随龙舟游动。有位船工随手摸起一条小鱼献给昭君,昭君深情地赐给它们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鱼。
从此,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鱼便在香溪清澈的水中游来游去,好像在和故乡的人们一起迎接着昭君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