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八年不说话后来当了皇帝,竟只因说了四个字
元恭(498年—532年),字修业,北魏广陵王元羽之庶子,其生母为王氏。史载,元恭“少端谨,有志度,长而好学,事祖母、嫡母以孝闻”(《魏书》),具有非凡的学识、志向、气度、孝道。正始年间(504年—508年),元恭袭父亲的爵位,成为新一任广陵王。元恭仕途顺利,接连升迁。延昌年间(512年—515年),元恭任通直散骑常侍;神龟年间(518年—520年),元恭进兼散骑常侍。
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北魏侍中、领军将军元乂发动政变,他心狠手辣,残害宗室,但对名声很好的元恭礼遇有加,并让元恭领给事黄门侍郎,让元恭替他监视皇帝元诩。元恭是个明白人,也是个仗义人,虽然对元乂擅权的行径非常不满,却又不敢顶撞,于是“称疾不起”,对外说自己病了,需要休养,“久之,隐托喑病”(《魏书》),过了几年,元恭干脆“托瘖病居龙华佛寺,无所交通”(《资治通鉴》),与世隔绝,不问世事。
瘖病,即喑病,无非是喉嗓干涩嘶哑,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元恭认为,自己在权臣和皇帝的夹缝中生存,难免有失,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在权臣跋扈、皇权扫地的黑暗时期,元恭为避免陷入政治漩涡,遭受政治迫害,装作哑巴、闭口不语无疑是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最佳处世方式。
正光五年(525年),元乂被诛,朝政复初,胡太后临朝称制,元恭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建义元年(528年),北魏宗室元子攸被尔朱荣拥立为皇帝,是为孝庄帝,元恭享受仪同三司的待遇。这些官职,元恭并没有到岗到位,只是因为他声望高、才华溢、品行直,当权者为了提升统治阶层的含金量,不得不收拢像元恭这样的德才兼备之人。
元恭始终躲在寺庙,不肯在朝廷露面,主要原因仍是想避开政治浑水。事与愿违,即便远离政治,元恭还是受到了政治冲击。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设计诱杀尔朱荣后,摆脱权臣操控,掌握实权,猜忌心也随之加重。当时,有人向孝庄帝进谗,说元恭“不语,将有异图”,构陷他对外称患病,其实心怀不轨。偏偏这个时候,“民间游声,又云(龙华佛寺)有天子之气”(《魏书》),说龙华佛寺此地日后必出天子。这两件事传开后,吓得元恭连忙收拾行囊逃到上洛山,不料被洛州刺史捉住送到京师洛阳,被孝庄帝拘禁了好久,元恭仍闭口不说话,最终因找不到证据而被释放。
当年十二月,尔朱氏集团攻陷洛阳,擒杀孝庄帝后,二人出现内讧,矛盾主要集中在尔朱兆尔和朱世隆之间。起先,二人为了给尔朱荣报仇,曾共同拥立长广王元晔为皇帝,事成之后,元晔一直被控制在晋阳,成为尔朱兆的女婿,也是尔朱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牌;而尔朱兆在得势后,嚣张跋扈,竟然对尔朱世隆粗暴无礼,甚至以剑逼迫对方,致使尔朱世隆对尔朱兆怀恨在心。于是,尔朱世隆在朝中广结党羽,培植势力,于建明二年(531年)二月与几个兄弟密议,准备废掉元晔,另立新帝,继而夺取朝政掌控权。
尔朱世隆之所以看好元恭,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元恭沉默不语已有八年,性情温和,逆来顺受,与世无争,适合当傀儡;其二,元恭的曾祖拓跋濬、祖父拓跋弘、大伯元宏都是皇帝,在世系上属于皇族近枝,根正苗红;其三,元恭一向声望高,且比较年长,“若奉为主,必天人允叶”(《资治通鉴》)。在尔朱世隆看来,立元恭为皇帝,既易于操控,又名正言顺,且能堵住悠悠之口。
然而,元恭毕竟八年闭口不言,尔朱世隆担心其真哑不能说话,于是派尔朱彦伯“潜往敦谕,且胁之”(《资治通鉴》),向元恭说明来意,并进行人身威胁,如果能说话,就让他做皇帝。面对从天而降的巨大诱惑和粗暴蛮横的人身威胁,在不得不作出抉择时,于是文思泉涌,语出惊人,套用孔子《论语·阳货》中的四个字:“天何言哉?”意思是说,老天说过话吗?老天还需要说话吗?元恭此语,不仅表明了自己能正常说话,而且以天自比,表现出了自己想当皇帝的意愿,可谓一语双关。
尔朱彦伯回去一汇报,尔朱世隆很满意,单等时机成熟,行废立之举。不久,元晔从晋阳赶赴京师,尔朱兆继续留镇晋阳。当元晔行至邙山南一代时,尔朱世隆抓住时机,以武力逼迫元晔行尧舜之事,禅位给元恭。元恭也觉得很突然,于是奉表三让,以示恭谦,然后即位,大赦天下,改元普泰,成为北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史称节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