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战役发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金城战役简介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在第24军配合下,于7月13~27日,对金城以南地区南朝鲜(韩国)军4个师防守的坚固阵地实施的进攻作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战役介绍
战役背景
至1953年1月,美国已经在朝鲜损失了10余万兵员,直接军费开支150亿美元,间接军费开支达到800亿美元。沉重的军费负担和巨大伤亡,使得美国民众厌战情绪高涨,同时美国陆军的1/3,海空军的1/2长期陷于朝鲜战场,也破坏了美国全球战略布局,面对来自前苏联的压力,美国及其欧洲盟国迫切希望早日结束朝鲜战争,集中力量在欧洲与前苏联及其盟国抗衡。美国希望通过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停战条件,“体面地结束战争”,为此,联合国军发起了数次试探性进攻,但均告失败。1953年4月,朝鲜停战谈判恢复。
为配合停战谈判斗争,志愿军发起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第一、二阶段作战,并取得节节胜利,在军事压力下,美方不得不在谈判中作出让步,基本同意中朝方面提出的战俘问题解决办法,谈判取得巨大进展。
此时,美国与南朝鲜当局的矛盾也开始暴露,因为停战一旦实现,李承晚当局以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就成为泡影,而且可能导致美国减少对他的援助,削弱他的实力。因此,南朝鲜李承晚当局对停战协定持强烈抵触态度,并借机向美国漫天要价,并“就地释放”战俘(实为强行扣押),阻碍停战谈判进行。
为加深美国和南朝鲜李承晚当局之间的矛盾,给以李承晚更大压力,争取实现稳定可靠的停战,经彭德怀建议,毛泽东于6月21日晚决定在停战前再给以南朝鲜以军事打击,据此,志愿军调整了作战计划,组织进行夏季反击战役第三阶段作战行动(即金城战役)。
参战兵力及作战部署
志愿军方面:20兵团
下辖东、中、西三个集团。
1、东集团由第60军,第21军(欠62师),第33师(归21军指挥),第68军202师605团组成,配属炮兵3个营,高射炮兵1个营,工兵2个营。由第60军军长张祖谅,副军长王诚汉指挥。
首先以1个师由北汉江以西松室里西山至金城川间2.5公里地段,由东向西发起攻击,迅速攻占广大洞,西岘里、551.6高地,挟制金城川桥梁、渡口及华川至金城公路;并分兵一部攻占585.2高地。第二步,协同中,西集团由东及东南方攻歼梨船洞之敌。
2、西集团由第68军(欠第202师)和第54军第130师组成,配属炮兵2个团另8个营和4个连,反坦克炮兵1个营,坦克1个连,高射炮兵1个团又1个营,工兵2个营又2个连,由第68军副军长宋玉琳,第54军副军长吴瑞山指挥。第一步展开2个师又1个团,由牙沈里至金城约10.5公里地段上发起攻击,歼灭522.1,552.8高地南朝鲜首都师1个团主力,尔后1个师在第24军配合下,迅速向南发展,歼灭476.8高地、上枫洞、二青洞及梨实洞以北之敌,1个师向东南发展,歼灭月峰山、南屯里之敌,另以一个团攻击424.2高地的南朝鲜第6师1个加强连,尔后歼灭烽火山之地。第二步协同中、东集团歼灭梨船洞之敌。
3、中集团由第67军,第54军135师,第68军202师(欠605团)组成,配属炮兵2个团又5个营,反坦克炮兵1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又1个营,坦克1个连,工兵2个营。由第67军军长邱蔚、第54军军长丁盛指挥。第一步展开2个师,在西起金城东至松室里9公里的地段上发起攻击,以1个师攻歼轿岩山南朝鲜第8师1个团和第6师1个营,然后配合东集团歼灭585.2高地之地,以一个师攻歼官垈里西南的南朝鲜第6师1个营,割断烽火山之敌退路,并歼灭开野里之敌。第二步乘胜协同东、西集团歼灭梨船洞之敌。
第24军以第74师全部和第72师两个团,由金化东北的阳地村至杏亭间约3公里地段发起攻击,歼灭注字洞南山南朝鲜首都师约2个营,掩护第20兵团右翼安全。
第54军第134师为兵团预备队。同时志愿军总部为第20兵团加强了高射炮兵、火箭炮兵各1个团,榴弹炮兵1个团又1个营,反坦克炮兵3个连,工兵4个营,并配发各式门桥47付,苏式浮桥2套,中型橡皮舟和折叠舟36只,橡皮浮桥200米,浮水衣1240余件。并抽调10个汽车团以及参战炮兵运输汽车共2700余辆,抢运物资1.5万余吨,准备各式炮弹130万发,炸药23.4万公斤,至7月11日止,除第60,68军所需主副食、油料可以坚持到7月20日外,其余均可用到7月底。
这样,在金城正面,志愿军共集结6个军,82mm以上火炮1483门,兵力对比上占据3:1的优势,火炮对比为1.7:1。
同时,战役前第20兵团抽调13个步兵团,建制工兵50多个连,加修道路452公里,急造公路61公里,架桥72座(1320余米),增筑坑道520余米,防炮洞2850余个。
南朝鲜方面:
第一线由西向东分别是:首都师(下辖第1团,第7团,机甲团,位于杏亭、杨口、马岘里地区),南6师(下辖第2团,第19团,第10团,位于烽火山、月峰山、开野里、梨船洞地区),南8师(下辖第16、21、22团,位于广大洞,瑞云里地区),南3师(下辖第23团,位于白岩山地区)。
第二线由南9、美3师,南7,南11,南5等师(由西向东)。
夏季进攻战役
金城反击战中,在炮火掩护下,志愿军向敌发起进攻。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促使朝鲜停战早日实现,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于1953年5月,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夏季进攻战役。在5月13日~6月23日实施第一次和第二次进攻中,共歼灭“联合国军”4.5万余人,使北汉江以西,金城以南地区的伪军防御阵地更加突出,处于不利态势。在中朝人民军队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停战谈判中僵持已久的遣返战俘问题,终于达成协议,并于6月15日重新修正了停战后的双方军事分界线。正当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南朝鲜李承晚统治集团在美国纵容下,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迫扣留了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约2.7万余人,企图破坏朝鲜停战。为了打击李承晚统治集团,促进朝鲜停战的早日实现,取得停战后的有利态势,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又组织了夏季进攻战役中的第三次进攻。在金城以南地区,对伪军的坚固防御阵地进行了主要突击,即金城战役。
阵地攻坚战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也是最后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促使朝鲜停战早日实现,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于1953年5月
,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发起了夏季进攻战役。5月13日~6月23日实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进攻中,共歼灭“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4.5万余人,使北汉江以西、金城以南地区的南朝鲜军防御阵地更加突出,处于不利态势。
就地释放
正当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南朝鲜李承晚统治集团在美国纵容下,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迫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约2.7万余人,企图破坏朝鲜停战的实现。为了打击李承晚统治集团,促进朝鲜停战的早日实现,保持停战后和平局面的稳定,同时为了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取得停战后的有利态势,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从1953年7月13日起组织了夏季进攻战役的第三次进攻。志愿军集中5个军的兵力,编成西、中、东三个作战集团,在金城以南上所里至北汉江之间地区,向南朝鲜军阵地进行了主要突击
;经过激战,突破南朝鲜军约4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向南扩展180余平方公里,拉直了战线,并先后击退“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总共约8个师兵力的大小反击1000余次。至7月27日,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歼敌5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