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备称帝后为什么不追封关羽,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还不知道:刘备为什么不追封关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0年,关羽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害。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得知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就去讨伐东吴要为关羽报仇。但是,我们要说明一下,刘备出兵东吴与关羽被杀,中间有一年半的时间。

  这一年半的时间,刘备做了一件事,就是称帝。但是,在称帝后,刘备并没有追封关羽。而是草率出兵攻打东吴,他没有追封关羽背后有哪些原因呢?他攻打东吴真的是为关羽报仇吗?

  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刘备称帝后为什么没有追封关羽?

  古代的帝王,对于有功之臣在死后,往往给予谥号,以示怀念和尊敬。刘备和关羽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如同亲兄弟。刘备之所以称帝后没有追封关羽,笔者认为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没有来得及追封。刘备是在公元221年四月称帝,七月份就发兵攻打东吴。期间,东吴孙权也派使者求和过,但是被刘备愤然拒绝。从刘备称帝到发兵攻打东吴之间,只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而称帝后刘备不仅需要处理好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

  又要安排出兵计划部署。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上可能根本来不及或者说顾不上追封。

  第二种原因,想出兵东吴收回荆州后追封。关羽之死,是因为荆州失守,兵败而被东吴杀害。刘备此次出兵伐吴,率领十万大军,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去的。也可以说是投入了蜀汉的主要军事力量,自己也御驾亲征。所以,他很有可能想在取回荆州,取得胜利之后再追封,这样也更能慰问关羽的在天之灵。只是他没有想到,最终会以失败收场。

  第三种原因,不好追封。关羽虽然说是战死沙场,但是毕竟荆州也失守了。荆州失守,也与关羽的傲慢轻敌有一定的关系。在《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荆州失守,则天下统一大业将难以实现。可以说,关羽的失误,不但送了自己的性命,也使得刘备称霸统一天下的蓝图计划被打破了。

  在这种情况下,追封关羽不合时宜。只能等到自己御驾亲征,如果收回了荆州,再追封更能服众。这第三种原因可能也与刘禅给予的谥号有关,我们接下来再说。

  那么,第二个问题,刘备攻打东吴真的是怒发冲冠,为关羽报仇吗?

  个人认为,不太可能。从时间上看,刘备出兵攻打东吴,距离关羽被杀,中间整整一年半。这段时间,刘备是很悲痛,但是他还在忙另一件事,就是称帝。这说明对于刘备而言,失去爱将固然痛苦,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路,如果二者选其一,他选后者。

  从刘备个人的隐忍力来看,也不可能。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先后投靠多个主公。直到赤壁之战后得到荆州才开始崭露头角。这些经历都使得他有着超乎常人的隐忍力。他曾经用种菜来隐藏英雄之心,用打雷来掩盖英雄本色,又岂是那种为了一个人的死而兴师动众呢?

  如此说来,刘备称帝后率领重兵攻打东吴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夺回荆州,至于为关羽报仇,或许是捎带的一点儿想法。既然是夺回荆州,为何不采用赵云和诸葛亮的建议“缓图之”呢?为何在没有精密的部署的情况下就御驾亲征呢?

  第一,是刘备这时刚称帝,威望正高,将士们的信心也高。刘备想利用这个时机一鼓作气夺回荆州,所以他率领了十万将士出发,是抱着一战定乾坤的想法去的。但是,他没想到,自己遇到了陆逊这个对手。陆逊也是熟读兵法,深知,军队作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因此,刘备到达猇亭之后,陆逊选择避而不战,实际就是避开刘备的锋芒,等待时机。

  第二,荆州这块地太重要,刘备等不得。在刘备称帝时,他已经60岁,已是花甲之年。本来在得到汉中和益州之后,刘备感觉到自己的抱负和政治理想马上要实现了。然而,没想到的是,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荆州失守了。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为了给子孙开创基业,他只能尽快地去攻打东吴,他怕自己等不了,也不想有遗憾。

  不过,这场战争最终失败了,刘备集团不但失去了荆州,而且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实力也大幅度地削弱了。不久,刘备白帝城托孤,刘禅继位。刘禅继位后,他对五位将军进行了追封,关羽是其中一位。但是,刘禅给关羽的谥号却是“壮缪侯”?这究竟是何意呢?

  “壮缪侯”其中“壮”字,自然是褒义,有刚猛威武之意;一直让人有争议和琢磨不透的就是这个“缪”字。“缪”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错误”的意思,一种是“计谋、机智”的意思。

  刘禅能够想到这个字,不能不说,刘禅绝对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这个“缪”字,偏偏有两种意思,而取哪种意思,刘禅自然不会明示,只能留给他人去猜想,去下结论。

  关羽曾经威震华夏,在樊城之战中,将曹操逼得差点迁都,不可谓不威猛。每次打仗,刘备带领一支军队,也必然会让关羽独自领军,论作战谋略,不可谓不机智。所以,如果这个“缪”取第二种意思,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刘禅给予这个谥号,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地势夸赞关羽勇猛机智,如果真的是完全夸赞,直接封一个像其他四位将军一样没有歧义的谥号就行了,比如赵云被封为“顺平侯”,这几个字完全没有歧义。

  因此,可以说刘禅用意很深,他选择了这个“缪”字,实际是同时取用两种意思,但是又不明示,让外人自己琢磨,自己为关羽定位。关羽之死,众所周知,是因为荆州之失,而失去荆州,对蜀汉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刘备也因为想收回荆州而发动夷陵之战,最终兵败而逝。

  荆州之失,和关羽的轻敌傲慢是分不开的,刘禅在追封时,即有不情愿,又有无奈,所以就选择了这么一个“缪”字,一个有两种意思的字,让后人自己判断,自己决断,不可谓不聪明。这个“缪”字,可以说与武则天的无字碑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羽的“壮缪侯”,是褒还是贬,或许只有刘禅自己心中明白。而后人,只能根据后人对关羽的认识和评价而偏向性地选择其中一种释义。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