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云死的时候诸葛亮哭了,而张苞死的时候却吐血倒地?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之间的兄弟情义让人十分羡慕,虽为异姓兄弟,但是却好像亲生骨肉,共患难,同进退,张飞为了刘备可以散尽家财,关羽为了刘备可以过五关斩六将,刘备同样可以发动几十万大军为兄弟报仇,这种超越生死的兄弟情义在今天已经很难见到,对刘备来说,最幸运的不仅仅是拥有了两位能力超强的好兄弟,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自己的事业贡献出一生的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的情义丝毫不比关羽和张飞差,他前半生辅佐刘备打下蜀汉基业,后半生辅佐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呕心沥血,可以说是刘备的铁杆。
诸葛亮之所以对刘备如此感激,原因在《出师表》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刘备给了诸葛亮最大的信任,而诸葛亮则回报给了刘备自己的一生。直到风烛残年,还念念不忘北伐大业,六出祁山,为的只是克复中原,还于旧都,当年意气风发的山野隐士,却不料在五丈原功未成,身先死,看的让人痛心,也让人遗憾,国有良相,却不遇明主,实在可悲可叹。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多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蜀汉后期,蜀汉出现无大将的尴尬,正值危局,赵云、张苞又相继离世,这给了诸葛亮巨大打击,虽然对二人的死十分痛心,但是诸葛亮在听到二人死讯时却有着不同的反应。
赵云去世时诸葛亮的表现:
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张苞去世时诸葛亮的表现:
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攻破阴平、武都二城,又派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前后攻杀魏将郭淮、孙礼。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养病。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通过诸葛亮对二人去世的反应对比可以发现,赵云死时,诸葛亮似乎反应并不激烈,而张苞去世时诸葛亮竟然吐了血,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分析一下:赵云是因为病重而死,其实诸葛亮对赵云的死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年纪大了,生老病死谁都免不了,而赵云当时已经年迈,出现意外状况也比较正常,再加上赵云已经无力参加北伐,诸葛亮对赵云也并不太抱希望,此时的诸葛亮一心想要恢复中原,还于旧都,所以赵云之死,诸葛亮痛哭完全是出于昔日的战斗友谊。
但是张苞之死就没那么简单了,张苞是因为外伤死去的,而此时的张苞正值壮年,诸葛亮可以说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年轻将领的身上,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父辈的遗志,恢复汉家的基业,但是万万没想到张苞竟然出了意外,另外此时的蜀国已经国弱民穷,人才出现断层,尤其是能够率兵作战,独当一面的将军更少了,张苞之死让诸葛亮觉得北伐胜利的希望更加渺茫,换句话来说,诸葛亮认为赵云之死是顺应天命,而张苞之死恰恰说明了自己北伐不合天数,正好击中了诸葛亮心中的痛点,所以才会急的吐血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