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首次发现大型瓮棺墓葬:年代可能为战国至汉代

  瓮棺,指的是用两个日常使用的陶器倒扣在一起形成的棺材,通常用于葬小孩儿和少年,也有个别用于成人。在棺材底部会有一个小孔,据说是死者灵魂的通道。而此次在北京通州发掘的大型瓮棺墓葬属于成人瓮棺,也是北京第一次发现的大规模墓葬,共62座。

  记者从2016年北京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共有13个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开展,发掘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是去年的两倍多。其中,在城市副中心考古中发现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瓮棺葬,这是北京首次发现成人瓮棺,其规模也是国内目前已发掘的瓮棺葬中最大的。

  今年是北京文物考古丰收年:7万余平方米的发掘面积是去年的两倍,通州副中心考古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由此证明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通州就有大量人口,将通州的繁盛历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现的通州西汉路县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并出土了大量陶片、瓦件以及兽骨。据介绍,路县故城在北京作为早期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经济、军事意义。

  “对于一座城池的研究,一般需要5到10年。”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白岩介绍,目前的考古工作只解决了通州有没有汉代城池以及城池具体位置等问题,但城里的具体情况等还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明年考古人员将对路县故城进行主动性发掘考古,以此来解答护城河边界的具体位置等疑问。据悉,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将会根据考古进度及发现进行调整。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考古勘探,主要集中在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在通州胡各庄墓地,考古人员发现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瓮棺。其中23具瓮棺为成人翁棺,这在北京属首次发现。据白岩介绍,此前北京也曾出土过一些瓮棺,但都是儿童墓葬。

  “这种长达2米的成人瓮棺在北京还是第一次发现。”白岩表示,此前山东、辽宁、河北等地也发现过成人瓮棺,但都是零星几具,像北京这次一下子发现23具成人瓮棺葬,非常少见。据白岩介绍,儿童翁棺大多是把生活中使用的陶瓮、陶盆拿来两个对扣后,充当棺材。而此次出土的成人瓮棺,显然是专门定制的。

  首先,其个头较大,对扣在一起足有两米长,显然不是生活用具。其次,两个翁对上后还会形成“子母扣”,不易打开滑落。

  据悉,在大部分瓮棺内都找到了骸骨,经过进一步研究后有望确定瓮棺中的尸骨身份。刘岩表示,瓮棺葬是东北亚汉文化圈的一种特殊墓葬文化现象,此次大规模发现对京津冀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文化传播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目前发现的数十座窑址只找到了烧制墓砖的痕迹。下一步我们希望能找到烧制这些瓮棺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