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科举成功也有聚餐:相关费用执行“AA制”
曲江宴:官府赐宴新科进士大联欢
古代科举,殿试为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之后,便是传胪大典,即唱名赐第。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进呈皇帝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传胪唱名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在宫墙壁,故考中进士者称“金榜题名”。
唱名后,由朝廷派武士作为仪仗队,将新科进士送入期集所。“期集”指新科进士举行的各种聚会庆祝活动。其聚集地,各代有不同,唐代在主考官住宅附近,临时租用一大宅第,称“期集院”;北宋一般在太平兴国寺或大相国寺,南宋则在贡院内进行。出宫至期集所的路上,万众夹道观看,倾动京城。
新科进士在传胪大典上无限风光之后,接下来还有赐宴及各种庆祝活动。唐代著名的闻喜宴,是新科进士参加的第一个上规模的聚会,又叫“敕下宴”,地点选在长安城东南皇家园林内的曲江池。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
“AA制”排名靠前得多出份子钱
闻喜宴最初由及第学子凑钱喝酒,即“醵钱”。“醵”字本义便是凑钱喝酒,聚会时甚至连酒具都是自带的。与AA制稍有区别的是,有时份子钱并不是平均分摊,比如状元等排名靠前的学子,份子钱可能要多出一些。当时的曲江之宴,像盛大的节日,热闹非凡,教坊派乐队前来演奏助兴,以至于“长安几于半空”。有时连皇帝也“御紫云楼,垂帘观焉”。虽然是学子自己凑份子聚会,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在晚唐时期,皇家会赏赐宫廷美食,“赐进士红绫饼各一枚”。
由于这一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五代后唐时,始由政府赐钱400贯,凑份子吃闻喜宴的现象才发生改变,吃喝开始由朝廷买单。至后周显德年间,政府正式派官员主持宴会。宋代继承了后唐的做法,赐钱更多。元祐三年(1088年)三月,宋哲宗赵煦赐钱又有所增,“诏复增进士钱百万”,并赐“酒五百壶”。
科举宴分文武鹿鸣宴最初无鹿肉
我国古代著名的科举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而武科宴就要数鹰扬宴和会武宴。
“鹿鸣宴”是唐代地方官员为本地新科举人举办的一种宴请,时间一般放在发榜的次日,起于唐代,明清沿用。
科举贺宴为何名叫“鹿鸣”呢?原来,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意思,以为有“禄”就能升官发财,新科中举乃是入“禄”之始。但古人比较含蓄,不愿把升官发财挂在口上,因为这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是有距离的,于是就取了“鹿鸣”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到后来,菜肴中真的出现了鹿肉,此宴成了名副其实的“鹿鸣宴”,这一直盛行到清末。
在唐代闻喜宴的基础上,出现了相当于国宴的“琼林宴”。“琼林宴”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始于宋代。由于赐宴都是在著名的皇家花园琼林苑举行,故有此名。
“鹰扬宴”是武科考乡试放榜后而设的宴会,宴会仪制与鹿鸣宴相同。所谓“鹰扬”,乃是威武如鹰之飞扬之意,。武科殿试不同于武科乡试,故会武宴的规模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排场浩大,群英荟萃,盛况空前。
正风气唐僖宗下令“宴游俭约”
各种聚会挥金如土,是一种普遍现象,给当时的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到了唐代后期,学子及第后聚会的豪华奢靡程度,已到了惊人的地步,一名学子全部聚会花费竟然高达“万余贯钱”,家贫学子根本无力承担,以至于有的学子为及第发愁,甚至害怕自己考中,此即所谓“家贫者苦于成名”。
鉴于此,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正月,朝廷不得已下发了《釐革新及第进士宴游敕》,要求及第学子聚会时不要铺张浪费,“诚宜行止端庄,宴游俭约”,并安排御史台成立“纠风办”,予以督察。
雁塔题名兴盛墙壁不够刻石立碑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雁塔即大雁塔,为玄奘所建。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曰:“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
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尽管新科进士们诗兴不减,而慈恩寺的墙壁毕竟空间有限,不久,白墙便成“花墙”。但可惜的是,这些题名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其原因,据说是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不是进士出身,故深忌进士,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饮,并让人将新科进士的题名也全数除去了。
当然,新进士题名并不仅限于慈恩寺一地。唐朝的题名一般是墨书于塔壁,两宋以后,各朝的进士题名变成了刻石立碑,主要是在相国、兴国两寺。南宋时期,进士题名在礼部贡院或临安的寺观。元、明、清三朝,大都在国学之内立进士题名碑。
月灯阁打马球新进士挑战神策军
宋代《南部新书》中记载,唐时“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球之宴”。唐代新科进士及第后,除了在曲江池游赏宴饮、雁塔题名外,还会来到长安东郊的月灯阁举办击球会,用马球比赛的方式庆祝及第。打马球是一种骑在马上用球杆击球入门的运动。打马球在唐代长盛不衰,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军士百姓,都对这项运动如痴如狂。
唐僖宗年间,新进士集中在月灯阁打球,不料神策军一队人马也来此占领场地打马球,新进士气愤却无奈,这时,新进士刘覃站出来想以球技给对方教训,于是跨马操起球杖对那些人说:“新进士刘覃拟陪奉,可乎?”一看是个书生,神策军根本没把刘覃放在眼里,便让他参加。不料“覃驰骤击拂,风驱电驰,彼皆愕视。俄策得球子,向空磔之,莫知所在……时阁下数千人因之大呼笑,久而方止”。刘覃以高超的球技击败神策军球将,展示了其文武双全的一面。
状元游街:过“龙门”插金花披红挂彩
皇帝在金銮殿传胪唱名,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和进士后,状元领诸进士拜谢皇恩后,直出午门、端门、天安门,由金水桥转东,出东长安门。午门的两侧掖门平时不开,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才开,文官走东掖门、武官走西掖门。当中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大婚入宫时可以走一次。殿试考中鼎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出宫时也可以走一次,可谓无上荣光。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门”,成为天下皆知的新权贵。因此,东长安门被称作“龙门”。
出了东长安门,则有席棚一座,棚内悬挂金榜。早有顺天府京兆尹与两位县令在此恭候,京兆尹亲自为状元插金花,十字披红。三人上马后即有“状元及第”旗一对、绿扇一对、红伞一柄开道,鸣锣击鼓而行。从兵部街游行至吏部文选司之求贤科内魁星堂行香,随后前往观音庙、关帝庙行香。最后行至状元的寓所,早有历科鼎甲诸君齐在门前恭迎新贵。三人向诸君各施三揖,然后至戏楼中分次序而坐,佳肴罗列,笳鼓喧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