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吃货的囧事:宋朝的吃货们如何跟鱼“较劲”?

  想吃鱼,就去买,只要你兜里有票子,当个惬意的鱼吃货,其实再简单不过。但若回到宋朝当吃货,遇到“智商最低”的鱼儿,还真简单不起来,不“较劲儿”不行。别以为鱼儿个个猾如泥鳅,而是吃货们自身的问题。

  读完下面的几则小故事,你在忍俊不禁之余,会做何感想?

  外来的鱼儿吃不起

  北宋鱼类的市场价,跟今天一样,也经常起伏不定,贵的时候,“一枚直数千钱”,便宜的时候,也有数十文。究其贵的原因,还是跟长途贩运、成本高以及奇货可居有关。

  比如北宋中期,湖北汉阳长江的鱼干(淡水鱼)卖往江西,每斤将近100文(“一斤近百钱”),这个价格比猪肉贵多了。北宋后期有记载说,京东路登州沿海出产的名贵鱼种嘉蜞鱼(即真鲷,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皮厚于羊,味胜鲈鳜。至春乃盛,他处则无”。据说此鱼贩卖到江南,一条可卖数贯,原因是“盖重北地所有也。”

  流通渠道加了价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物稀为贵。

  外来的鱼儿价太贵,渔夫和鱼贩子高兴了,吃货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愁”字,舍却鱼儿的美味,不甘心,摸摸钱袋子,又实在肉疼。于是,吃货们开始想辙。

  范仲淹吃本地鱼。他曾写诗描绘吃货们就近卖鱼的情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我们今天读到这首诗,更多的是理解为老范关注民生,如果换个角度呢?渔民打渔是很辛苦,但随打随卖,不愁销路,而“往来人”(其中多半也包括老范)就近买鱼,省了钱,菜篮子里又有了鱼,岂非皆大欢喜?

  苏东坡蹭鱼吃,有一天佛印和尚刚蒸好一条鱼,馋猫儿似的苏东坡就闻味而来,佛印忙把鱼藏在一只磬里。苏东坡见状心中暗笑,遂想出一个对子来“钓鱼”:向阳门第春常在。没想到佛印果然“上钩”: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原来你那个庆(磬)里有余(鱼)呀,快端出来。佛印不好意思,只好把鱼拿出来,两个人美美地吃了一顿。

  太便宜的鱼儿不屑吃

  宋徽宗晚期,开封市场上从黄河等外地运来的鱼,每斤不上60文,鱼价开始走低。而在海边水乡,鱼价更是便宜,沿海地区的台州,鱼肉每斤30文以下(“鱼肉每斤不过三十钱”),通、泰州等地,“水滨积鱼如坻。土人荷罛罣往,必盈载至,无有持竿负苓笱者。间一二日不售,则往往畚取诸小鱼,投弃碛中”。价格猛跌到这等地步,不知何故。

  鱼价下跌,寻常吃货们自然开心,但地位尊贵的吃货则未必。

  大观末,著名的吃货蔡京,在罢相回两浙途中,路过高邮新开湖时,家人“呼得一艇来,戏售鱼可二十鬣,小大又勿齐。问其直,曰:‘三十金也’。”渔舟上的20条大小不一的鱼,要价才30文,合每条一文余。如此便宜的鱼儿,让蔡京很不爽,连连摇头:“此等低贱的东西,岂是老夫口腹之物哉?勿买勿买”。

  厨子高价玩掉包

  到了南宋,吃货们跟鱼的故事,又有了变化。南宋地界水网密布,鱼类甚多,无需从外地贩运,因此,鱼价一直比较稳定。吃货们跟鱼“较劲儿”,大多充满了趣味性,不再拘泥于价格。

  绍兴中,在蜀州新津的江中船上,四川一吃货官员的厨子,不慎将所剖的一条数斤重的长鱼掉人江水,因害怕主人责怪,便出一贯的价钱向渔民求助,要求得到同样大小和形状的鱼。这显然是个古代版的“调包计”,但价格肯定不对,就算这条鱼十斤重,再买一条一模一样的,也花不了一贯呀。大概具有悬赏、求助、必得的性质,不惜血本也是可能的。

  不知道那位吃货官老爷吃了“天价”鱼,滋味如何?

  为一条鱼打架丢命

  见过吃货狼吞虎咽的,没见过吃货为了吃鱼而丢命的吧?南宋就有这样的为了吃鱼而丧命的雷人。

  绍熙二年(1191年)冬天,湖北武陵少年张道僧在溪水边钓到一条鱼,“溪西铁炉下人陈长三望见,度水求之。张辞以欲归遗婆。陈曰:‘随我到垆下,以百钱偿汝。’又不可。”因争执导致陈长三死亡。

  出100文买这条鱼,从买主自信的语气来看,肯定比市场价高了许多,可见吃货陈长三还是舍得花钱的。但问题是,人家张道僧不愿卖,是因为想回家孝敬与其相依为命的祖母,跟钱多钱少没关系。一个坚持要买,一个坚决不卖,两个一根筋的人碰到一块了,不挥老拳也难。吃货敌不过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赔了一条命。

  得意的渔翁

  我查了一些资料,南宋历年的鱼价,除了珍稀品种之外,普通鱼类一直在每斤三十文以下,捕鱼旺季则更贱,但也有例外。

  淳熙年间,两浙境内曹娥江中,有个渔翁就得意了一回,他捕获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鲤鱼,被一个财主吃货高价买走,(“买以钱五百”),约合每斤60余文,够一家子半个月开销了。

  回到家中,渔翁向老妻显摆,老妻大拇指一竖:老头子,你真牛!今晚烧几个好菜犒劳犒劳你。

  想想也好笑,财主“较劲儿”当了冤大头,倒成全一对老夫妻其乐也融融!

  贫苦百姓笑欢了

  有钱的吃货,跟鱼“较劲儿”,吃“假”鱼也好,不惜打架、做冤大头也罢,显的是身份,图的是随性,倒也不怎么在乎价钱。平头百姓则不同,辛辛苦苦劳作一天,倘若回到家里有鱼吃,就是幸福。

  鱼价便宜,最高兴的自然是百姓。

  南宋中期的武昌西南云梦泽中,据孙应时诗云:“平生闻说沌鱼美,满篮不受百钱直”。100文可买一篮子鱼,如此低廉的价格,让广大贫穷人家也过足了吃货瘾。

  乾道六年(1170年),长江黄州段“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只需花100文,就可以买到供20人吃饱的大鱼。

  一条鱼喂饱了一大家子,老百姓不跟鱼“较劲儿”!